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

肝素酶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2页
    1.1 肝素与硫酸乙酰肝素第10-12页
        1.1.1 肝素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第10-11页
        1.1.2 乙酰肝素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第11页
        1.1.3 低分子量肝素的作用第11-12页
    1.2 肝素酶的研究进展第12-21页
        1.2.1 肝素酶的来源第12-13页
        1.2.2 肝素酶的生物学功能第13-17页
        1.2.3 肝素酶的作用机制研究第17-20页
        1.2.4 肝素酶的表达及纯化研究第20-21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肝素酶Ⅰ表达与纯化第22-31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2.1 菌株和质粒第22页
        2.2.2 酶和试剂第22页
        2.2.3 细菌培养基第22页
        2.2.4 实验中常用溶液和缓冲液的配置第22-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3.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3页
        2.3.2 质粒的转化第23页
        2.3.3 阳性克隆的筛选鉴定第23页
        2.3.4 肝素酶Ⅰ基因鉴定第23-24页
        2.3.5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第24页
        2.3.6 肝素酶粗酶液的制备第24页
        2.3.7 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第24页
        2.3.8 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第24页
        2.3.9 重组HEPI融合蛋白的纯化第24-25页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2.4.1 GST-HEPI表达载体的验证第25页
        2.4.2 GST-HEPI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第25-26页
        2.4.3 GST-HEPI的纯化工艺研究第26-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肝素酶Ⅰ酶学性质研究第31-39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实验材料第31页
    3.3 肝素酶Ⅰ活力的测定第31页
    3.4 实验方法第31-32页
        3.4.1 肝素酶Ⅰ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第31页
        3.4.2 肝素酶Ⅰ活性的最适pH和pH稳定性第31-32页
        3.4.3 其它因素对肝素酶Ⅰ活性影响第32页
        3.4.4 肝素酶Ⅰ的稳定性第32页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3.5.1 温度对肝素酶Ⅰ活性的影响第32-33页
        3.5.2 pH对肝素酶Ⅰ活性的影响第33-35页
        3.5.3 盐浓度对肝素酶Ⅰ活性影响第35-36页
        3.5.4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3.5.5 化学试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第37页
        3.5.6 肝素酶Ⅰ的稳定性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肝素酶Ⅰ裂解肝素研究第39-45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实验材料第39页
        4.2.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实验试剂及其配制第39页
        4.2.2 HPLC实验用原材料及仪器第39页
    4.3 实验检测方法第39-41页
        4.3.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实验方法第39-40页
        4.3.2 GST-HEPI裂解产物的SAX-HPLC检测方法第40-41页
    4.4 实验结果分析第41-44页
        4.4.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实验结果分析第41-42页
        4.4.2 重组肝素酶Ⅰ对肝素裂解的HPLC的鉴定第42-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肝素酶的突变第45-55页
    5.1 引言第45页
    5.2 试剂盒突变第45-46页
        5.2.1 试剂盒突变流程第45-46页
        5.2.2 试剂盒引物设计原理第46页
        5.2.3 突变型肝素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46页
        5.2.4 突变型肝素酶的活性测定第46页
    5.3 突变方法和材料第46-49页
        5.3.1 材料与仪器第46-47页
        5.3.2 生物试剂第47页
        5.3.3 试剂盒定点法(东洋纺突变试剂盒SMK-101)第47-48页
        5.3.4 肝素酶截短基因重组质粒构建法第48-49页
    5.4 实验结果第49-54页
        5.4.1 突变引物设计第49-50页
        5.4.2 肝素酶的突变结果第50-54页
    5.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总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纳米催化剂的MEMS甲烷催化燃烧传感器的研究
下一篇:苦瓜降血糖多肽-P差异表达方法的建立及其筛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