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1.1.2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 1.1.3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9-10页 |
| 1.2.1 研究创新点 | 第9页 |
| 1.2.2 研究不足 | 第9-10页 |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1.3.1 主要结构 | 第10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2 文献回顾 | 第10-23页 |
| 2.1 会计稳健性的内涵 | 第10-14页 |
| 2.1.1 会计稳健性的概念 | 第10-11页 |
| 2.1.2 会计稳健性的类型 | 第11-14页 |
| 2.2 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模型 | 第14-16页 |
| 2.2.1 Basu模型 | 第14页 |
| 2.2.2 净资产账面与市场价值比率法(BTM) | 第14-15页 |
| 2.2.3 累计应计项 | 第15-16页 |
| 2.2.4 Ball and Shivakumar模型 | 第16页 |
| 2.3 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的关系 | 第16-19页 |
| 2.4 会计稳健性与产权性质的关系 | 第19-21页 |
| 2.5 研究述评 | 第21-23页 |
| 3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第23-30页 |
| 3.1 研究假设 | 第23-26页 |
| 3.1.1 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规模 | 第23-25页 |
| 3.1.2 会计稳健性与债务成本 | 第25-26页 |
| 3.1.3 会计稳健性与产权性质 | 第26页 |
| 3.2 研究设计 | 第26-30页 |
| 3.2.1 模型设计 | 第26-27页 |
| 3.2.2 变量定义 | 第27-30页 |
| 3.2.3 样本和数据来源 | 第30页 |
| 4 实证分析与结果 | 第30-42页 |
| 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0-31页 |
| 4.2 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规模的实证分析 | 第31-34页 |
| 4.2.1 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 4.2.2 多元性回归分析 | 第32-34页 |
| 4.3 会计稳健性对债务成本的实证分析 | 第34-38页 |
| 4.3.1 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 4.3.2 多元性回归分析 | 第35-38页 |
| 4.4 会计稳健性对产权性质的实证分析 | 第38-40页 |
| 4.5 稳健性检验 | 第40-42页 |
|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42-44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2页 |
| 5.2 建议 | 第42-44页 |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