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硅微机械陀螺敏感结构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7-37页
    1.1 硅微机械陀螺概述第17-18页
    1.2 国内外硅微机械陀螺研究现状第18-26页
        1.2.1 国外硅微机械陀螺研究现状第18-22页
        1.2.2 国内硅微机械陀螺研究现状第22-26页
    1.3 国内外硅微机械陀螺敏感结构理论研究现状第26-32页
        1.3.1 国外敏感结构理论研究现状第27-30页
        1.3.2 国内敏感结构理论研究现状第30-32页
    1.4 硅微机械陀螺敏感结构理论研究现状总结第32-33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第33-34页
    1.6 论文章节安排第34-37页
2 信号转换机制及敏感结构理论基础第37-49页
    2.1 信号转换机制第37-38页
    2.2 敏感结构支撑系统及低阶模态第38-40页
        2.2.1 敏感结构支撑系统第38-39页
        2.2.2 敏感结构低阶模态第39-40页
    2.3 敏感结构刚度矩阵第40-46页
        2.3.1 驱动梁刚度第40-44页
        2.3.2 仿真验证第44-45页
        2.3.3 敏感结构刚度矩阵第45-46页
    2.4 敏感结构品质因数第46-47页
        2.4.1 能量耗散机理第46页
        2.4.2 真空封装第46-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3 多模态固有频率及模态识别第49-67页
    3.1 多模态固有频率第49-59页
        3.1.1 绕Y轴模态第49-51页
        3.1.2 Z轴模态第51-54页
        3.1.3 驱动模态第54-55页
        3.1.4 X轴同向模态第55页
        3.1.5 Y轴同向模态第55-56页
        3.1.6 检测模态第56-57页
        3.1.7 绕Z轴同向模态第57-58页
        3.1.8 绕Z轴相向模态第58-59页
    3.2 仿真验证第59-61页
    3.3 模态识别第61-63页
    3.4 模态定阶第63-65页
        3.4.1 模态设计原则第63-64页
        3.4.2 模态定阶第64-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4 正交误差分析及抑制第67-75页
    4.1 考虑梁宽加工误差的刚度矩阵第67-68页
    4.2 正交耦合系数第68-69页
        4.2.1 直接耦合第68-69页
        4.2.2 二次耦合第69页
    4.3 仿真分析第69-71页
    4.4 正交误差抑制第71-72页
    4.5 实验分析第72-74页
    4.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5 阻尼特性研究第75-97页
    5.1 热弹性阻尼基本概念第75-76页
    5.2 热弹性阻尼理论分析第76-85页
        5.2.1 梁热弹性耦合方程第77-81页
        5.2.2 热弹性耦合方程的解第81-85页
    5.3 仿真验证第85-87页
    5.4 品质因数设计要求第87-89页
    5.5 热弹性阻尼的温度特性第89-93页
        5.5.1 材料温度特性第89-90页
        5.5.2 理论分析第90-92页
        5.5.3 仿真分析第92-93页
    5.6 品质因数实验第93-96页
        5.6.1 常温下品质因数实验第93-94页
        5.6.2 品质因数温度实验第94-96页
    5.7 本章小结第96-97页
6 敏感结构关键参量验证及整表性能实验第97-107页
    6.1 敏感结构关键参量验证第97-100页
        6.1.1 模态定阶验证第97-99页
        6.1.2 正交误差验证第99-100页
        6.1.3 品质因数验证第100页
    6.2 整表性能实验第100-105页
        6.2.2 零偏稳定性与重复性第103-104页
        6.2.3 标度因数与零偏的温度灵敏度第104-105页
    6.3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07-111页
    7.1 全文总结第107-108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08-109页
    7.3 后续工作展望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1页
附录A U型梁刚度计算第121-123页
附录B 热弹性阻尼仿真APDL命令流第123-125页
附录C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毫秒激光对硅及硅基光电探测器损伤机理研究
下一篇: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分子设计与性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