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高中数列教学及解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术语及符号说明第12-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3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4-26页
        1.1.1 数列学习的重要性第14-15页
        1.1.2 数列在高考中的演进第15-16页
        1.1.3 数列在高中数学教学及高考中的地位第16-26页
            1.1.3.1 教材中的数列第16-22页
            1.1.3.2 《课标》中数列的内容及要求第22-23页
            1.1.3.3 《2016 年高中数学考试大纲》中数列的考查内容及要求第23-24页
            1.1.3.4 数列知识在近几年新课标高考中的分布第24-26页
    1.2 核心名词界定第26-27页
        1.2.1 数列第26页
        1.2.2 数学教学第26页
        1.2.3 数学教学设计第26-27页
        1.2.4 解题策略第27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7-29页
        1.3.1 研究的内容第27-28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28-29页
    1.4 研究的思路第29-32页
        1.4.1 研究计划第29-30页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0-32页
    1.5 论文的结构第32-33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33-42页
    2.1 文献搜集第33-34页
    2.2 数列教学与解题的研究现状第34-40页
        2.2.1 数列教学的研究现状第35-38页
        2.2.2 数列解题的研究现状第38-40页
    2.3 文献评述第40-41页
    2.4 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2-60页
    3.1 学习迁移理论第42-51页
        3.1.1 学习迁移的概念第43页
        3.1.2 迁移的分类第43-45页
        3.1.3 学习迁移理论的历史演进第45-47页
        3.1.4 数学学习迁移对数列学习的意义第47-51页
    3.2 HPM理论第51-54页
        3.2.1 HPM概述第51页
        3.2.2 HPM理论第51-52页
        3.2.3 HPM理论在数列教学中的应用第52-54页
            3.2.3.1 教材中的数学史呈现方式第52-53页
            3.2.3.2 数学史对数列教学的意义第53-54页
    3.3 学习迁移理论和HPM理论结合后对数列教学的意义第54-56页
        3.3.1 两种理论在数列学习中结合的可行性第55页
        3.3.2 两种理论在数列学习中的操作流程第55-56页
    3.4 波利亚解题理论第56-59页
        3.4.1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第57-58页
        3.4.2 波利亚解题理论对数列解题能力培养的意义第58-59页
    3.5 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研究设计第60-65页
    4.1 研究目的第60页
    4.2 研究方法第60-62页
        4.2.1 文献法第60-61页
        4.2.2 问卷调查法第61页
        4.2.3 访谈法第61-62页
        4.2.4 课堂观察法第62页
        4.2.5 案例研究法第62页
    4.3 研究工具及研究对象选取第62-63页
    4.4 研究伦理第63页
    4.5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63-64页
    4.6 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第65-97页
    5.1 学习迁移和数学史在高中数列学习中的应用调查研究第65-80页
        5.1.1 调查问卷设计第65-66页
        5.1.2 实施调查第66-67页
        5.1.3 调查结果及分析第67-80页
    5.2 对高中数学教师数列教学(学生学习)及解题的访谈研究第80-89页
        5.2.1 访谈设计第80-81页
        5.2.2 实施访谈第81-82页
        5.2.3 访谈结果及分析第82-89页
            5.2.3.1 教师访谈结果第82-85页
            5.2.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第85-86页
            5.2.3.3 学生访谈结果第86-88页
            5.2.3.4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第88-89页
    5.3 课堂观察第89-95页
    5.4 调查结论第95-96页
    5.5 小结第96-97页
第6章 数列教学及解题的策略分析第97-141页
    6.1 数列教学策略分析第97-113页
        6.1.1 新授课教学策略第97-105页
        6.1.2 习题课教学策略第105-113页
    6.2 数列解题策略分析第113-134页
        6.2.1 常见的数列问题第113-114页
        6.2.2 数列问题的解题策略第114-134页
            6.2.2.1 牢牢掌握等差(比)数列的性质、“基本量”等基础知识第115-120页
            6.2.2.2 熟练掌握数列求通项的基本方法第120-125页
            6.2.2.3 理解并掌握数列求和的一些基本方法第125-130页
            6.2.2.4 关注数列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迁移应用第130-134页
    6.3 数列学习策略分析第134-140页
        6.3.1 基础知识学习第134-136页
        6.3.2 解题能力的培养第136-140页
    6.4 小结第140-141页
第7章 结论与反思第141-145页
    7.1 研究的结论第141-143页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第143-144页
    7.3 结束语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9页
附录A 学习迁移和数学史在高中数列学习中的应用调查问卷第149-153页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第153-154页
附录C 学生访谈提纲第154-1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55-156页
致谢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算机软件协同保护法律研究
下一篇:高中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以M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