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数据的淮河流域蒸散发估算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3.1 蒸散发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2 蒸散发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3 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 第15-2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19页 |
2.1.1 自然地理 | 第15-18页 |
2.1.2 社会经济 | 第18-19页 |
2.2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 第19-22页 |
2.2.1 MODIS数据产品 | 第19-21页 |
2.2.2 气象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1-22页 |
2.2.3 其他数据及其处理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淮河流域潜在蒸散发估算和分析 | 第23-30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3.1.1 Penman-Monteith公式 | 第23-24页 |
3.1.2 基于偏导数的敏感性系数 | 第24页 |
3.1.3 倾向率 | 第24-25页 |
3.2 研究区潜在蒸散发时空分布规律 | 第25-29页 |
3.2.1 研究区潜在蒸散发时间分布规律 | 第25-26页 |
3.2.2 研究区潜在蒸散发空间分布规律 | 第26-28页 |
3.2.3 敏感系数变化分析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基于SEBAL模型的淮河流域蒸散发量遥感估算 | 第30-42页 |
4.1 SEBAL模型介绍 | 第30页 |
4.2 地面净辐射 | 第30-34页 |
4.3 土壤热通量 | 第34-35页 |
4.4 感热通量 | 第35-38页 |
4.5 潜热通量 | 第38页 |
4.6 时间尺度扩展 | 第38-39页 |
4.7 模型验证 | 第39-4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5 淮河流域实际蒸散发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子分析 | 第42-54页 |
5.1 研究区实际蒸散发分布规律 | 第42-44页 |
5.2 研究区实际蒸散发与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44-50页 |
5.2.1 气象因子与实际蒸散发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48页 |
5.2.2 地表参数与实际蒸散发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5.3 地形因子与蒸散发的关系 | 第50-52页 |
5.3.1 坡度对蒸散发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2 坡向对蒸散发的影响 | 第51-52页 |
5.4 土地利用类型与蒸散发的关系 | 第52-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5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