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河南省邓州市空心村整治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页
    1.4 研究内容第11-13页
    1.5 研究方法第13-17页
    1.6 数据来源第17-18页
    1.7 技术路线第18-20页
2 空心村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综述第20-25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空心村第20页
        2.1.2 农村居民点用地第20页
        2.1.3 村庄废弃宅基地第20页
        2.1.4 村庄空置宅基地第20页
        2.1.5 空心村土地整治第20页
        2.1.6 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第20-21页
    2.2 空心村的演进机制与形成原因第21-22页
        2.2.1 空心村演进机制第21页
        2.2.2 空心村形成原因第21-22页
    2.3 空心村的典型特征第22-24页
        2.3.1 农村土地空心化特征第22页
        2.3.2 农村人口空心化特征第22-23页
        2.3.3 农村经济空心化特征第23-24页
    2.4 空心村的演化规律第24-25页
3 研究区空心村现状分析第25-41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25-26页
    3.2 研究区实地调研与访谈第26-28页
    3.3 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第28-32页
        3.3.1 农村人口变化特征第28-29页
        3.3.2 经济发展水平第29-30页
        3.3.3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第30-32页
    3.4 研究区自然环境综合分析第32-35页
        3.4.1 地形地貌分析第32-33页
        3.4.2 交通区位分析第33-34页
        3.4.3 水资源分析第34页
        3.4.4 植被分析第34-35页
    3.5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第35-39页
        3.5.1 研究区2000年—2015 年土地利用变化第35-37页
        3.5.2 研究区2000年—2015 年景观格局演变第37-39页
    3.6 基于高分影像的空心村村庄用地分类第39-41页
4 不同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评价第41-55页
    4.1 农村空心化程度单因子评价第41-45页
        4.1.1 省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单因子评价第41-42页
        4.1.2 县(市)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单因子评价第42-44页
        4.1.3 乡(镇)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单因子评价第44-45页
    4.2 农村空心化程度综合评价第45-51页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5-47页
        4.2.2 农村空心化程度综合评价模型第47-48页
        4.2.3 农村空心化程度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48-51页
    4.3 不同空间尺度的空心村分层抽样第51-55页
        4.3.1 省抽样市(县级市)第51-53页
        4.3.2 县抽样乡(镇)第53-55页
5 空心村整治潜力评估第55-64页
    5.1 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计算第55-58页
        5.1.1 邓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第55-56页
        5.1.2 邓州市空心村理论整治潜力计算第56-58页
    5.2 空心村整治潜力分级区划第58-61页
        5.2.1 空心村整治潜力分级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8-59页
        5.2.2 空心村整治潜力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第59页
        5.2.3 空心村综合整治分区评价模型建立第59-61页
    5.3 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估修正模型计算第61-64页
6 空间格局演变与典型村庄整治方案第64-75页
    6.1 基于SLEUTH模型的空间格局演变情景模拟第64-68页
        6.1.1 无保护方案第64-65页
        6.1.2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第65-66页
        6.1.3 生态保护方案第66页
        6.1.4 水资源保护方案第66-67页
        6.1.5 古建筑文物保护方案第67-68页
        6.1.6 综合保护方案第68页
    6.2 空心村的整治方向选择第68-70页
    6.3 空心村整治模式构建第70-71页
    6.4 典型村庄的空心村整治方案第71-75页
        6.4.1 陈堂村——中心村整合型第71-72页
        6.4.2 双庙村——就地改造型第72-73页
        6.4.3 尹营村——建新换旧型第73-74页
        6.4.4 官路村——历史保护型第74-75页
7 结论与对策建议第75-78页
    7.1 结论第75-76页
    7.2 对策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域旅游视角下旬邑县旅游开发研究
下一篇:基于MODIS数据的淮河流域蒸散发估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