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1-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动画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述 | 第14-24页 |
2.1 动画文化概述 | 第14-16页 |
2.1.1 我国动画文化的历史发展 | 第14页 |
2.1.2 国外动画文化的历史发展 | 第14-15页 |
2.1.3 动画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4 动画文化的概念 | 第16页 |
2.2 动画文化的特征 | 第16-18页 |
2.2.1 简要性 | 第17页 |
2.2.2 娱乐性 | 第17-18页 |
2.2.3 商业性 | 第18页 |
2.2.4 渗透性 | 第18页 |
2.3 动画文化的传播媒介 | 第18-20页 |
2.3.1 电影电视 | 第19页 |
2.3.2 互联网 | 第19页 |
2.3.3 动画文化衍生品 | 第19-20页 |
2.4 动画文化的功能 | 第20-22页 |
2.4.1 导向功能 | 第20页 |
2.4.2 保证功能 | 第20-21页 |
2.4.3 教育功能 | 第21-22页 |
2.4.4 激励功能 | 第22页 |
2.5 大学生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述 | 第22-24页 |
2.5.1 大学生概念 | 第22-23页 |
2.5.2 大学生的特点 | 第23页 |
2.5.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23-24页 |
3 问卷调查分析 | 第24-43页 |
3.1 目的及方法 | 第24页 |
3.2 问卷编制 | 第24页 |
3.3 描述统计性结果 | 第24-40页 |
3.3.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 第24-28页 |
3.3.2 提名动画分类情况 | 第28-32页 |
3.3.3 不同动画类型差异分析 | 第32-35页 |
3.3.4 不同类型动画对人们的影响差异分析 | 第35-40页 |
3.4 结论 | 第40-43页 |
3.4.1 动画文化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 第40页 |
3.4.2 中国动画文化影响力不强 | 第40-41页 |
3.4.3 中国动画作品题材存在局限 | 第41页 |
3.4.4 有缺点的动画形象更易受学生欢迎 | 第41-42页 |
3.4.5 中国动画内容形式粗糙 | 第42-43页 |
4 动画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43-52页 |
4.1 动画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43-47页 |
4.1.1 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43-44页 |
4.1.2 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减压 | 第44页 |
4.1.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 第44-45页 |
4.1.4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 第45-46页 |
4.1.5 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 第46-47页 |
4.2 动画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47-52页 |
4.2.1 可能导致大学生与现实社会脱节 | 第47-48页 |
4.2.2 可能导致大学生思辨能力下降 | 第48-49页 |
4.2.3 可能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混乱 | 第49-50页 |
4.2.4 可能导致大学生道德观混乱 | 第50页 |
4.2.5 可能导致大学生行为暴力化 | 第50-52页 |
5 动画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影响机制 | 第52-59页 |
5.1 提升动画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52-54页 |
5.1.1 利用动画文化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 第52-53页 |
5.1.2 大力提倡优秀动画文化 | 第53-54页 |
5.2 化解动画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54-59页 |
5.2.1 加强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 第54-56页 |
5.2.2 改善动画文化传播路径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