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7-43页 |
第一章 犬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7-43页 |
1 犬流感病毒致病性研究 | 第17-29页 |
1.1 病原学特征 | 第17页 |
1.2 流感病毒对犬类的适应性 | 第17-18页 |
1.3 流行病学 | 第18-24页 |
1.4 犬流感的临床症状 | 第24-25页 |
1.5 犬流感病毒的跨宿主传播 | 第25-26页 |
1.6 犬流感的诊断 | 第26-27页 |
1.7 犬流感的治疗 | 第27页 |
1.8 犬流感的预防和控制 | 第27-29页 |
2 犬流感病毒宿主模型的研究 | 第29-31页 |
2.1 动物模型 | 第29页 |
2.2 宿主细胞模型 | 第29-31页 |
3 MicroRNA在宿主与病毒互作中的研究 | 第31-33页 |
3.1 MiRNA的作用机制 | 第31-32页 |
3.2 MiRNA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机制 | 第32页 |
3.3 MiRNA作为抗病毒治疗靶标影响病毒复制 | 第32-33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3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43-171页 |
第二章 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 第43-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54页 |
1.1 病毒、细胞及实验动物 | 第44-45页 |
1.2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 第45页 |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5页 |
1.4 抗原的制备 | 第45-46页 |
1.5 免疫小鼠 | 第46页 |
1.6 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6-47页 |
1.7 细胞融合 | 第47-48页 |
1.8 杂交瘤细胞的抗体检测 | 第48-49页 |
1.9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筛选 | 第49-50页 |
1.10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50页 |
1.11 腹水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 第50页 |
1.12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50-52页 |
1.13 Western blot鉴定单抗所针对的抗原位点 | 第52-54页 |
2 结果 | 第54-61页 |
2.1 病毒的扩增及纯化 | 第54-55页 |
2.2 小鼠免疫后的抗体效价 | 第55页 |
2.3 抗原抗体最佳包被浓度的确定 | 第55页 |
2.4 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55-56页 |
2.5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56-58页 |
2.6 单克隆抗体的Western blot鉴定 | 第58-61页 |
3 讨论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第三章 单克隆抗体对不同H3N2亚型流感病毒株感染的保护作用 | 第69-9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5页 |
1.1 实验动物、细胞及毒株 | 第70页 |
1.2 培养基、试剂盒及主要试剂 | 第70-71页 |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71页 |
1.4 单克隆抗体D7对三株流感病毒毒株的血凝抑制试验及细胞中和试验 | 第71页 |
1.5 单抗对3株流感病毒株感染动物的交叉保护试验 | 第71-75页 |
2 结果 | 第75-87页 |
2.1 单克隆D7针对三株流感病毒株的细胞中和效价和血凝抑制效价结果 | 第75页 |
2.2 单抗D7对三株流感病毒株在BALB/c小鼠临床症状和体重变化上的结果 | 第75-77页 |
2.3 小鼠血液、粪便及多种脏器的病毒RNA载量测定结果 | 第77-81页 |
2.4 小鼠肺、心和脑组织病理组织学结果和免疫组化结果 | 第81-84页 |
2.5 小鼠肺脏组织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 第84-87页 |
3 讨论 | 第87-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第四章 永生化犬细支气管上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特征分析 | 第95-1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6-108页 |
1.1 实验动物、质粒及实验器械 | 第96-97页 |
1.2 主要试剂、仪器和设备 | 第97页 |
1.3 犬细支气管组织的分离 | 第97-98页 |
1.4 原代犬细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培养 | 第98-99页 |
1.5 真核表达载体pEGFP-hTERT的构建 | 第99页 |
1.6 永生化犬细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制备 | 第99-101页 |
1.7 原代细胞的特性鉴定 | 第101页 |
1.8 细胞增长曲线的测定 | 第101页 |
1.9 细胞周期的分析 | 第101-102页 |
1.10 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第102-103页 |
1.11 Western blot检测 | 第103页 |
1.12 端粒酶活性检测 | 第103-105页 |
1.13 细胞核型分析 | 第105-106页 |
1.14 Q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106-107页 |
1.15 软琼脂试验和裸鼠致瘤性试验 | 第107-108页 |
2 结果 | 第108-116页 |
2.1 犬原代细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培养和特性分析结果 | 第108-109页 |
2.2 真核表达载体pEGFP-hTERT的酶切鉴定 | 第109-110页 |
2.3 永生化细胞hTERT-CBECs的鉴定 | 第110-111页 |
2.4 永生化细胞hTERT-CBECs的增殖能力检测结果 | 第111-112页 |
2.5 不同代次的永生化细胞hTERT-CBECs的特性分析结果 | 第112-114页 |
2.6 永生化细胞hTERT-CBECs和原代细胞CBECs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 | 第114-115页 |
2.7 永生化细胞hTERT-CBECs没有在体内或在体外表现出致瘤性 | 第115-116页 |
3 讨论 | 第116-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6页 |
第五章 CIV感染犬原代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microRNA表达谱分析 | 第126-1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7-133页 |
1.1 病毒、细胞和实验动物 | 第127-128页 |
1.2 主要试剂、仪器和设备 | 第128页 |
1.3 原代犬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制备 | 第128-129页 |
1.4 感染比和感染时间点的确定 | 第129页 |
1.5 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 | 第129-130页 |
1.6 Small RNA测序和miRNA基因芯片测序 | 第130-132页 |
1.7 差异表达mi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验证 | 第132-133页 |
2 结果 | 第133-141页 |
2.1 原代犬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制备 | 第133-134页 |
2.2 感染比和感染时间的确定 | 第134-136页 |
2.3 原代犬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 | 第136-137页 |
2.4 细胞总RNA的提取及质控检测 | 第137-138页 |
2.5 Small RNA测序和miRNA测序的分析结果 | 第138-139页 |
2.6 差异表达miRNA所对应靶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139-141页 |
2.7 差异表达miRNA的qRT-PCR验证 | 第141页 |
3 讨论 | 第141-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9页 |
第六章 宿主细胞microRNA对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 | 第149-1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0-156页 |
1.1 细胞、载体、病毒和抗体 | 第150-151页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51页 |
1.3 慢病毒载体和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 第151-152页 |
1.4 慢病毒和腺病毒的包装及扩大培养 | 第152-154页 |
1.5 稳定细胞系的建立 | 第154页 |
1.6 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154-155页 |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目的基因 | 第155页 |
1.8 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 | 第155-156页 |
2 结果 | 第156-165页 |
2.1 慢病毒载体和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 第156-157页 |
2.2 慢病毒载体对hTERT-CBECs和DH82细胞的感染效率 | 第157-158页 |
2.3 稳定细胞系的建立 | 第158-160页 |
2.4 病毒滴度的测定结果 | 第160-161页 |
2.5 QRT-PCR的检测结果 | 第161-162页 |
2.6 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 | 第162-165页 |
3 讨论 | 第165-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1页 |
全文总结 | 第171-173页 |
附录 | 第173-185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85-186页 |
博士期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 | 第186-187页 |
致谢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