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猪链球菌2型蛋白的差异表达及翻译后修饰对其毒力的影响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6-46页
    第一章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及研究方法进展第16-46页
        1 猪链球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第17-25页
            1.1 荚膜多糖第17-19页
            1.2 溶菌酶释放蛋白和胞外因子第19-21页
            1.3 溶血素第21-22页
            1.4 黏附相关的毒力因子第22-24页
            1.5 与血液中的存活和传播有关的毒力因子第24-25页
        2 组学方法在猪链球菌研究中的应用第25-32页
            2.1 基因组学第25-27页
            2.2 蛋白质组学第27-29页
            2.3 转录组学第29页
            2.4 翻译后修饰组学第29-32页
        参考文献第32-46页
第二篇 试验研究第46-168页
    第二章 猪链球菌2型天然强弱毒株的比较基因组学和比较蛋白组学分析第46-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60页
            1.1 菌株及培养方法第48页
            1.2 基因组序列分析第48-50页
            1.3 比较蛋白组学分析第50-51页
            1.4 信号肽、跨膜区和(I/L)(P/A)XTG基序分析第51-52页
            1.5 比较基因组学和比较蛋白组学综合分析第52页
            1.6 western blot验证第52-53页
            1.7 分选酶系统相关基因的敲除第53-59页
            1.8 缺失株和野生株半数致死量的测定第59页
            1.9 western blot验证Sortase C与其对应底物的互作第59-60页
        2 结果第60-70页
            2.1 基因组的装配和补洞第60页
            2.2 基因组注释第60页
            2.3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第60-63页
            2.4 比较蛋白组学分析第63-66页
            2.5 强毒特有基因在其余链球菌中的分布情况第66-68页
            2.6 分选酶系统相关基因的敲除第68-69页
            2.7 缺失株和野生株半数致死量的测定第69页
            2.8 Far-Western blot验证Sortase C及其对应底物的关系第69-70页
        3 讨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第三章 基于相同亲本株的猪链球菌2型毒力增强及致弱突变株的比较蛋白组学分析第76-11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7-87页
            1.1 菌株及培养方法第77-81页
            1.2 pepT缺失株的构建第81页
            1.3 亲本株及缺失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81-82页
            1.4 亲本株及缺失株LD_(50)的测定第82页
            1.5 胞外蛋白的提取第82页
            1.6 基于2D-DIGE的比较蛋白组学分析第82-83页
            1.7 基于label-free的比较蛋白组学分析第83-84页
            1.8 差异蛋白的转录水平分析第84-85页
            1.9 差异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85页
            1.10 差异蛋白的western blot验证第85页
            1.11 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5-86页
            1.12 SBP2的功能验证第86-87页
        2 结果第87-103页
            2.1 pepT缺失株的构建及rfeA缺失株稳定性检测第87-89页
            2.2 亲本株及缺失株生长曲线没有显著差异第89页
            2.3 亲本株及缺失株LD_(50)的比较分析第89-90页
            2.4 2D-DIGE鉴定到的差异蛋白汇总第90-91页
            2.5 label-free proteomics方法鉴定到的差异蛋白汇总第91-92页
            2.6 多种方法获得的缺失株差异蛋白结果汇总第92-93页
            2.7 qRT-PCR结果分析第93-94页
            2.8 Western blot结果分析第94页
            2.9 GO功能分类分析发现发挥催化、代谢及结合活性差异蛋白的重要性第94-99页
            2.10 毒力因子互作网络证明新鉴定的差异蛋白在已知的毒力因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第99-100页
            2.11 Venn分析提示最有价值的毒力相关因子SBP2第100页
            2.12 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发现SBP2可以黏附到HEp-2细胞第100-101页
            2.13 蛋白黏附抑制再次验证SBP2对HEp-2细胞黏附的贡献第101-102页
            2.14 Far-Western blot验证SBP2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外基质蛋白结合蛋白第102-103页
        3 讨论第103-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第四章 猪链球菌2型菌株适应体内环境及发挥毒力作用的机制第110-1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1-120页
            1.1 菌株第111页
            1.2 完全体外培养的细菌的培养条件及细菌的收集第111页
            1.3 体外模拟细菌体内厌氧条件的培养方式及菌体的收集第111页
            1.4 体内培养方式及细菌的分离第111-112页
            1.5 iTRAQ比较蛋白组分析体内外不同培养方式的细菌的蛋白表达量变化第112-114页
            1.6 蛋白注释第114页
            1.7 qRT-PCR分析差异蛋白的转录水平第114页
            1.8 差异蛋白MRP, fabG和adhE原核表达和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114-115页
            1.9 差异蛋白的western blot验证第115页
            1.10 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15-118页
            1.11 Western blot验证adhE在厌氧培养条件下表达量的变化第118-119页
            1.12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探究adhE蛋白对HEp-2和Caco-2细胞的黏附第119页
            1.13 同源重组方法构建adhE缺失株第119页
            1.14 测定缺失株黏附水平的变化第119-120页
            1.15 Far-western blot分析adhE与Hsp60的互作关系第120页
            1.16 测定anti-fabG抗体封闭后SS2在猪血中存活能力的变化第120页
        2 结果第120-138页
            2.1 革兰氏染色观察体内外培养的细菌第120-121页
            2.2 质谱(MS)数据的质控第121-122页
            2.3 蛋白圈图展示表达量变化的总图谱第122-123页
            2.4 差异蛋白的操纵子分析第123-124页
            2.5 差异蛋白的qRT-PCR结果分析第124-125页
            2.6 Western blot结果分析第125页
            2.7 噬菌体和基因岛对SS2适应宿主环境的作用第125-126页
            2.8 GO功能分类第126-127页
            2.9 差异蛋白的功能富集分析第127-131页
            2.10 基于富集分析的cluster分析第131-132页
            2.11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第132-133页
            2.12 WB分析厌氧培养条件下adhE表达量的变化第133-134页
            2.13 adh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第134页
            2.14 重组adhE蛋白(radhE)对HEp-2和Caco-2细胞的黏附第134-135页
            2.15 △adhE对Caco-2细胞的黏附水平的变化第135-136页
            2.16 western blot分析radhE与Hsp60的互作第136页
            2.17 anti-fabG抗体封闭的SS2在猪血中存活能力的变化第136-138页
        3 讨论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4页
    第五章 猪链球菌蛋白的琥珀酰化及乙酰化修饰第144-16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45-151页
            1.1 材料和试剂第145-146页
            1.2 菌株及培养方法第146-147页
            1.3 蛋白样品的提取第147页
            1.4 胰酶消化蛋白样品第147页
            1.5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第147页
            1.6 亲和富集第147页
            1.7 蛋白LC-MS/MS分析第147-148页
            1.8 数据库检索第148页
            1.9 MS数据的QC验证第148页
            1.10 蛋白注释方法(基因本体论GO注释、结构域Domain注释、KEGG通路注释、亚细胞定位预测)第148-150页
            1.11 功能富集分析(GO、Domain、KEGG)第150页
            1.12 基序分析第150-151页
        2 结果第151-164页
            2.1 WB鉴定SS蛋白中赖氨酸琥珀酰化和乙酰化修饰结果概观第151-152页
            2.2 琥珀酰化蛋白鉴定的质控第152页
            2.3 琥珀酰化蛋白的鉴定结果第152-154页
            2.4 琥珀酰化蛋白的功能分类第154-155页
            2.5 琥珀酰化蛋白的功能富集分析第155-157页
            2.6 琥珀酰化位点序列识别基序第157-158页
            2.7 乙酰化蛋白鉴定的质控第158页
            2.8 乙酰化蛋白的鉴定结果第158-159页
            2.9 乙酰化蛋白的功能分类第159-161页
            2.10 乙酰化蛋白的功能富集分析第161-163页
            2.11 乙酰化序列识别模体第163-164页
        3 讨论第164-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68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68-170页
致谢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保护性单抗的制备及宿主microRNA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下一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多配体蛋白聚糖4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入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