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知识分子的自我诉求--徐冰艺术实践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一) 精英知识分子、自我以及徐冰的相关讨论 | 第10-12页 |
| (二) 精英知识分子和自我相关概念的模糊性 | 第12-13页 |
| (三) 从精英知识分子研究徐冰的新视角 | 第13-14页 |
| 一、精英知识分子与自我诉求 | 第14-24页 |
| (一) 精英知识分子概述 | 第14-17页 |
| 1. 介入社会的公共性 | 第15页 |
| 2. 以批判为存在价值 | 第15-17页 |
| (二) 自我的诉求 | 第17-20页 |
| 1. 社会性自我 | 第17-18页 |
| 2. 理性的诉说渴望 | 第18-19页 |
| 3. 个性化诉求方式 | 第19-20页 |
| (三) 人文关怀的艺术家徐冰 | 第20-24页 |
| 1. 独立的批判思维 | 第20-21页 |
| 2. 学者身份的社会性思考 | 第21-22页 |
| 3. 独到的“醒世”语言 | 第22-24页 |
| 二、徐冰的“救世”使命感 | 第24-35页 |
| (一) 形而上的悲观预设 | 第24-31页 |
| 1. 对固有思维的警觉 | 第24-27页 |
| 2. 揭示被文化掩盖的本真 | 第27-29页 |
| 3. 《何处惹尘埃》对世界本源的思考 | 第29-31页 |
| (二) 对社会的关注与能动性实践 | 第31-35页 |
| 1. 《地书》对普天同文的探索 | 第31-33页 |
| 2. 介入全球资本流动的《木林森》 | 第33-35页 |
| 三、徐冰的独到语言 | 第35-45页 |
| (一) 严肃戏谑的话语方式 | 第35-38页 |
| 1. 《天书》:拒绝沟通的沟通 | 第35-37页 |
| 2.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败俗”的挪揄 | 第37-38页 |
| (二) 研究性的实验项目 | 第38-40页 |
| 1. 工序化的“假戏真做” | 第38-39页 |
| 2. 调控自然 | 第39-40页 |
| (三) 传统文化的再造 | 第40-45页 |
| 1. 重构汉字的《天书》 | 第41页 |
| 2. 创造新符号体系的《英文方块字书法》 | 第41-43页 |
| 3. 《地书》:读图传统在当代语境中的拓展 | 第43-45页 |
| 四、思想的深刻性与大众的疏离感 | 第45-49页 |
| (一) 反思的价值 | 第45-47页 |
| 1. 狂欢中的独醒 | 第45-46页 |
| 2. “救世”的崇高性 | 第46-47页 |
| (二) 受众理解的困惑 | 第47-49页 |
| 1. 精英知识分子的曲高和寡 | 第47-48页 |
| 2. 艺术解答的语义丢失 | 第48-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