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虚假诉讼的程序法规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1章 民事虚假诉讼概述 | 第8-12页 |
| 1.1 民事虚假诉讼的含义 | 第8页 |
| 1.2 民事虚假诉讼的特征 | 第8-9页 |
| 1.3 民事虚假诉讼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9-12页 |
| 1.3.1 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 | 第9-10页 |
| 1.3.2 虚假诉讼与诉讼欺诈 | 第10页 |
| 1.3.3 虚假诉讼与滥用诉权 | 第10-12页 |
| 第2章 民事虚假诉讼的现状 | 第12-16页 |
| 2.1 我国民事虚假诉讼的立法现状 | 第12-13页 |
| 2.2 我国民事虚假诉讼的实践状况 | 第13-16页 |
| 2.2.1 民事虚假诉讼的实例分析 | 第13-14页 |
| 2.2.2 民事虚假诉讼的案件类型 | 第14-16页 |
| 第3章 民事虚假诉讼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6-19页 |
| 3.1 社会信用的缺失 | 第16页 |
| 3.2 法律制度的疏漏 | 第16-18页 |
| 3.2.1 自认制度的缺陷 | 第16-17页 |
| 3.2.2 调解制度的不足 | 第17-18页 |
| 3.3 司法被动的局限 | 第18-19页 |
| 第4章 规制民事虚假诉讼的建议 | 第19-25页 |
| 4.1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 第19-20页 |
| 4.2 完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 第20-22页 |
| 4.2.1 完善自认规则 | 第20页 |
| 4.2.2 完善民事调解制度 | 第20-21页 |
| 4.2.3 完善证据审查制度 | 第21-22页 |
| 4.3 加强司法能动性 | 第22-23页 |
| 4.4 强化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 | 第23-24页 |
| 4.5 加大对民事虚假诉讼的惩戒力度 | 第24-25页 |
| 结论 | 第25-26页 |
| 致谢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