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接受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7页
    1. 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理论意义第9-10页
        1.3 应用价值第10-12页
            1.3.1 增强党的政治理论宣传效果的需要第10-11页
            1.3.2 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需要第11页
            1.3.3 促进我国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需要第11-12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3. 本文研究创新观点、方法、重点解决问题以及不足之处第14-17页
        3.1 创新点第14-15页
        3.2 研究方法第15页
        3.3 重点解决问题第15页
        3.4 不足之处第15-17页
第1章 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接受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7-21页
    1.1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第17-18页
    1.2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第18页
    1.3 解释学理论第18-19页
    1.4 接受美学理论第19-20页
    1.5 传播学受众理论第20-21页
第2章 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接受的现状第21-26页
    2.1 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接受取得的成就第21-23页
        2.1.1 教育者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第21-22页
        2.1.2 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不断增加第22页
        2.1.3 教育介体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第22页
        2.1.4 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力不断增强第22-23页
    2.2 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接受存在的问题第23-26页
        2.2.1 一些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敬业意识有待提升第23-24页
        2.2.2 一些大学生的理性需求和理性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第24页
        2.2.3 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方法和实践环节有待丰富第24-25页
        2.2.4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软环境亟需改善第25-26页
第3章 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接受现状的原因分析第26-31页
    3.1 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接受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第26-28页
        3.1.1 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视第26-27页
        3.1.2 人民大众对党的高度认同第27页
        3.1.3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效应第27-28页
    3.2 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接受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8-31页
        3.2.1 社会转型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挑战第28-29页
        3.2.2 多元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第29-30页
        3.2.3 互联网的普及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第30-31页
第4章 增强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接受效果的途径第31-39页
    4.1 树立我国大学生的接受主体意识第31-33页
        4.1.1 尊重大学生的接受主体地位第31-32页
        4.1.2 满足大学生的真正需要第32页
        4.1.3 重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第32-33页
    4.2 完善我国大学生接受的运行机制第33-35页
        4.2.1 完善动力机制激发学习兴趣第33-34页
        4.2.2 健全导向机制规范学习方向第34页
        4.2.3 强化保障机制增强学习效果第34-35页
    4.3 优化我国大学生接受的教育模式第35-36页
        4.3.1 明确接受目标第35页
        4.3.2 创新教学模式第35-36页
    4.4 优化我国大学生接受的教育环境第36-39页
        4.4.1 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第36-37页
        4.4.2 注重家庭环境的建设第37页
        4.4.3 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观及其实践
下一篇:论“小官巨腐”现象的成因及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