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论文

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美术馆场所营造--京盛美术馆设计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的缘起第11页
    1.2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2.1 美术馆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当代美术馆发展趋势第12-13页
        1.2.3 当代美术馆空间设计的趋势第13页
        1.2.4 当代美术馆空间设计的批判第13-14页
        1.2.5 参观体验需求导向的美术馆空间语境营造第14页
    1.3 京盛美术馆类型界定第14-15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4.1 研究目的第15页
        1.4.2 研究意义第15页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5-19页
        1.5.1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5.2 研究框架第17-19页
第二章 景德镇城市文脉的启示第19-27页
    2.1 景德镇历史风貌第19页
    2.2 景德镇盘龙岗古窑遗址第19-21页
        2.2.1 盘龙岗古窑遗址建筑风格第19-20页
        2.2.2 盘龙岗古窑遗址建筑布局第20-21页
        2.2.3 镇窑第21页
    2.3 景德镇陶瓷文化第21-25页
        2.3.1 儒、道、佛教在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中的体现第21-23页
        2.3.2 全球化视域下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的转折第23-25页
    2.4 中国当代陶瓷创作语境第25-26页
        2.4.1 本土陶艺文化的传承第25页
        2.4.2 对西方陶瓷艺术主流价值观的吸附第25-26页
    2.5 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景德镇陶艺语境:体验的场所第27-41页
    3.1 关于场所理论的相关论述第27-28页
        3.1.1 艺术语境——“诗意的栖居”第27页
        3.1.2 场所与场所精神第27-28页
    3.2 场所构成要素第28-31页
        3.2.1 空间结构第28-29页
        3.2.2 空间氛围第29-30页
        3.2.3 空间情节第30-31页
    3.3 景德镇当代陶艺语境与场所理论的结合:场所体验第31-38页
        3.3.1 体验的释义第31-32页
        3.3.2 体验的内容:场所“特性”第32-38页
        3.3.3 体验的目的:对世界的感知第38页
    3.4 营造整体性的艺术氛围第38-39页
    3.5 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体验的场所”在本案中的实践应用第41-69页
    4.1 项目概况第41-43页
        4.1.1 区位概况第41页
        4.1.2 用地条件第41-42页
        4.1.3 设计要求第42-43页
    4.2 理念生成第43-47页
        4.2.1 山势重构——场所结构的感知第44-45页
        4.2.2 古窑提炼——场所氛围的再现第45-46页
        4.2.3 游走山间——场所情节的编排第46-47页
    4.3 方案设计第47-50页
        4.3.1 建筑形态:自然与人工之“山势”第47-48页
        4.3.2 内部空间:古窑原型的“锚固”第48-49页
        4.3.3 动态空间:山中游历的情节体验第49-50页
    4.4 建构策略第50-56页
        4.4.1 结构选型第50-52页
        4.4.2 表皮材质第52-54页
        4.4.3 照明方法第54-56页
    4.5 成果展示第56-69页
第五章 结语第69-71页
致谢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75-77页
附录B: 图片索引第77-81页
附件第81-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民居和酒店之间:民宿设计研究--以“成都院壩”及太平乡妥乐村民宿设计为例
下一篇:探索元阳县遗产区村寨保护的新途径--生活主导型的村寨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