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

羌塘盆地冻土区钻探岩芯微生物群落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冻土第14-22页
        1.1.1 冻土简介第14-16页
        1.1.2 冻土碳源与全球变暖第16-17页
        1.1.3 冻土中甲烷碳第17-19页
        1.1.4 青藏高原冻土第19-20页
        1.1.5 冻土微生物群落第20-22页
    1.2 研究内容第22页
    1.3 课题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钻井样品采集与处理第24-28页
    2.1 钻井概况第24页
    2.2 岩芯样品采集及预处理第24-27页
        2.2.1 岩芯采集保存第25页
        2.2.2 岩芯样品切割研磨第25-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岩芯样品微生物分离纯化第28-38页
    3.1 岩芯样品培养前处理第28页
    3.2 微生物培养条件第28-31页
        3.2.1 微生物生长环境的影响第28页
        3.2.2 培养基的选择第28-31页
        3.2.3 培养温度设定第31页
    3.3 可培养微生物分离鉴定第31-37页
        3.3.1 QK1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第31-32页
        3.3.2 QK2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第32-36页
        3.3.3 QK3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第36页
        3.3.4 三口钻井间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比较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岩芯基因组荧光定量分析第38-46页
    4.1 岩芯样品基因组提取第38页
    4.2 基因组RealTime荧光定量第38-45页
        4.2.1 定量基因第38-39页
        4.2.2 RealTime荧光定量第39-41页
        4.2.3 定量结果分析第41-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第46-62页
    5.1 宏基因组学第46页
    5.2 样品宏基因组的获取第46-50页
        5.2.1 岩芯样品基因组的提取第46页
        5.2.2 基因组细菌16S rDNA PCR扩增第46-47页
        5.2.3 基因组古菌16S rDNA PCR扩增第47-50页
    5.3 高通量测序及分析第50-51页
    5.4 下机数据处理及分析第51-52页
        5.4.1 数据处理过程第51页
        5.4.2 α多样性分析第51-52页
        5.4.3 β多样性分析第52页
    5.5 细菌群落454测序分析结果第52-56页
    5.6 古菌群落454测序分析结果第56-61页
    5.7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羌塘盆地钻探岩芯微生物新种Flavobacterium qiangtangensissp.nov.分离鉴定第62-73页
    6.1 分离材料与初步鉴定第62-63页
    6.2 表观性状实验第63-69页
        6.2.1 菌落和菌体观测第63页
        6.2.2 生长条件实验第63-65页
        6.2.3 新种理化性质分析第65-67页
        6.2.4 化学性质分析第67-69页
    6.3 新种描述第69-72页
    6.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七章 总结第73-76页
    7.1 钻井岩芯采集第73页
    7.2 可培养微生物分离鉴定第73页
    7.3 基因组荧光定量分析第73-74页
    7.4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第74页
    7.5 黄杆菌属新种的分类学研究第74页
    7.6 三口钻井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比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82-83页
附件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orf83和orf86基因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禾谷缢管蚜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及农药对其胁迫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