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综述与导言 | 第11-23页 |
1.1 海水鱼类养殖 | 第11-13页 |
1.1.1 鳗弧菌 | 第11-12页 |
1.1.2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控制 | 第12-13页 |
1.2 减毒活疫苗和载体疫苗 | 第13-15页 |
1.2.1 减毒活疫苗 | 第13-14页 |
1.2.2 载体疫苗 | 第14-15页 |
1.3 Tn7转座子 | 第15-19页 |
1.3.1 Tn7转座子 | 第15-16页 |
1.3.2 Tn7转座子所需要的元件 | 第16页 |
1.3.3 Tn7转座子所需要的酶 | 第16-17页 |
1.3.4 Tn7转座所需要的工具 | 第17页 |
1.3.5 Tn7转座子的应用 | 第17-19页 |
1.4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 | 第19-20页 |
1.5 裂解基因 | 第20-22页 |
1.6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不同噬菌体的裂解基因的筛选 | 第23-40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用的材料 | 第23-26页 |
2.2.1 菌株和质粒 | 第23页 |
2.2.2 药品、试剂和仪器 | 第23-24页 |
2.2.3 PCR引物 | 第24页 |
2.2.4 培养基和试剂 | 第24-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2.3.1 细菌培养及菌种保藏 | 第26页 |
2.3.2 细菌质粒的提取 | 第26页 |
2.3.3 DNA的酶切 | 第26-27页 |
2.3.4 DNA的连接 | 第27页 |
2.3.5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7页 |
2.3.6 DNA的回收 | 第27页 |
2.3.7 PCR实验 | 第27-28页 |
2.3.8 大肠杆菌钙转感受态的制备(钙转法) | 第28-29页 |
2.3.9 大肠杆菌钙转化法 | 第29页 |
2.3.10 鳗弧菌电击转化感受态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11 鳗弧菌的电击转化 | 第30页 |
2.3.1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样品的制备 | 第30-3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2.4.1 不同裂解基因的克隆及裂解质粒的构建 | 第31-34页 |
2.4.2 带不同裂解质粒大肠杆菌的裂解效果的测定 | 第34-36页 |
2.4.3 检测不同裂解质粒在鳗弧菌中的裂解效果 | 第36-38页 |
2.4.4 鳗弧菌裂解效果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38-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基于限铁裂解系统的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开发 | 第40-45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用的材料 | 第40页 |
3.2.1 菌株和质粒 | 第40页 |
3.2.2 药品和试剂 | 第40页 |
3.2.3 PCR引物 | 第40页 |
3.2.4 试剂 | 第40页 |
3.2.5 实验动物 | 第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3.3.1 疫苗株的毒性评价 | 第41页 |
3.3.2 疫苗株的免疫保护力评价 | 第41-4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2-44页 |
3.4.1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的构建及限铁诱导裂解的测定 | 第42-43页 |
3.4.2 425/pUTP22的减毒效果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Tn7转座子的开发应用 | 第45-56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用的材料 | 第45-46页 |
4.2.1 菌株和质粒 | 第45-46页 |
4.2.2 药品和试剂 | 第46页 |
4.2.3 PCR引物 | 第46页 |
4.2.4 试剂 | 第46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4.3.1 细菌培养及菌种保藏 | 第47页 |
4.3.2 平末端连接实验 | 第47-48页 |
4.3.3 鳗弧菌的四亲本接合 | 第48页 |
4.3.4 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四亲本接合 | 第48-49页 |
4.3.5 大肠杆菌的双质粒共转化 | 第49页 |
4.3.6 抗性消除实验 | 第4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4.4.0 分析鳗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和大肠杆菌中的attTn7位点 | 第49-50页 |
4.4.1 Tn7转座子传递质粒的构建 | 第50-51页 |
4.4.2 Tn7转座子在鳗弧菌中的应用 | 第51-52页 |
4.4.3 Tn7转座子在迟钝爱德华氏菌中的应用 | 第52-53页 |
4.4.4 Tn7转座子在大肠杆菌中的应用 | 第53-54页 |
4.4.5 Tn7插入鳗弧菌后的抗性基因消除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鳗弧菌载体疫苗的开发 | 第56-62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实验用的材料 | 第56-57页 |
5.2.1 菌株和质粒 | 第56页 |
5.2.2 药品和试剂 | 第56页 |
5.2.3 PCR引物 | 第56-57页 |
5.2.4 试剂 | 第57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5.4.1 双质粒系统 | 第58页 |
5.4.2 单质粒系统 | 第58-59页 |
5.4.3 抗原的染色体整合 | 第59-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