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矫直机简介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矫直技术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1.4 辊式矫直机 | 第13-14页 |
1.4.1 辊式矫直机工作原理 | 第13页 |
1.4.2 辊式矫直机划分种类 | 第13-14页 |
1.4.3 辊式矫直机结构特点 | 第14页 |
1.5 课题来源 | 第14-17页 |
1.6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金属条材弹塑性弯曲变形分析 | 第18-30页 |
2.1 弯曲变形与应力分析 | 第18-19页 |
2.2 弯曲变形与曲率分析 | 第19-21页 |
2.2.1 曲率 | 第19-20页 |
2.2.2 相对曲率 | 第20-21页 |
2.3 弯曲变形与弯矩分析 | 第21-25页 |
2.4 曲率方程与挠度分析 | 第25-29页 |
2.4.1 曲率比方程式 | 第25-26页 |
2.4.2 压弯挠度比计算 | 第26-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压下量与矫直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46页 |
3.1 矫直机参数 | 第30-31页 |
3.2 压下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3.2.1 设定假设 | 第31页 |
3.2.2 弹复挠度比的确定 | 第31-32页 |
3.2.3 残余挠度比的确定 | 第32-33页 |
3.2.4 建立压下量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3.3 上矫直辊倾斜度 | 第34页 |
3.4 压弯挠度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3.5 矫直力计算 | 第36-39页 |
3.5.1 矫直力计算传统模型 | 第36-37页 |
3.5.2 矫直力计算新模型 | 第37-39页 |
3.6 参数程序化设计 | 第39-44页 |
3.6.1 软件的选择 | 第39-40页 |
3.6.2 应用软件功能的实现 | 第40-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机架有限元分析 | 第46-66页 |
4.1 有限单元法与ANSYS Workbench软件简介 | 第46-49页 |
4.1.1 有限单元法 | 第46-47页 |
4.1.2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47页 |
4.1.3 有限元法与塑性变形 | 第47-48页 |
4.1.4 有限元技术在矫直领域的应用 | 第48-49页 |
4.1.5 ANSYS Workbench软件简介 | 第49页 |
4.2 静力学分析基本步骤 | 第49-56页 |
4.2.1 建立实体模型和设定单元类型 | 第50-51页 |
4.2.2 定义材料属性 | 第51页 |
4.2.3 划分网格 | 第51-52页 |
4.2.4 加载载荷和约束 | 第52-53页 |
4.2.5 机架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53-56页 |
4.3 加强机架分析 | 第56-58页 |
4.4 预应力机架分析 | 第58-65页 |
4.4.1 预应力机架基本结构 | 第58-59页 |
4.4.2 立柱和拉杆的选取 | 第59-60页 |
4.4.3 未工作状态下预应力机架有限元分析 | 第60-62页 |
4.4.4 工作状态下预应力机架有限元分析 | 第62-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