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诚信与诚信教育 | 第9-16页 |
(一) 诚信 | 第9-12页 |
1、传统诚信的内涵 | 第9-11页 |
2、现代诚信的内涵 | 第11-12页 |
(二) 诚信教育 | 第12-14页 |
1、诚信教育的涵义 | 第12-13页 |
2、中学生诚信教育及其特点 | 第13-14页 |
(三) 诚信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诚信教育的哲学基础 | 第14页 |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诚信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诚信教育的客观依据 | 第15-16页 |
二、当代中学生诚信现状及诚信教育状况调查 | 第16-24页 |
(一) 调查研究设计 | 第16页 |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6-24页 |
1、中学生诚信现状及诚信教育状况调查 | 第16-22页 |
2、当代中学生诚信道德现状概述 | 第22-24页 |
三、当代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4-32页 |
(一) 传统诚信文化的内在缺陷与“文革”遗毒的负面效应 | 第24-25页 |
(二) 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 第25-27页 |
(三) 诚信教育信仰根基缺失 | 第27页 |
(四)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 第27-28页 |
(五) 学校诚信教育的不足 | 第28页 |
(六) 家庭教育失当 | 第28-31页 |
(七) 学生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 | 第31-32页 |
四、当代中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2-39页 |
(一) 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学校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 第32-33页 |
(二) 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教育目标在定位上重社会性轻现实性 | 第33-34页 |
(三) 当前学校诚信道德教育内容过于陈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 第34页 |
(四) 诚信道德教育走不出道德说教的局限,多在虚拟的道德教育情境中进行 | 第34-35页 |
(五) 校园诚信教育氛围不足,未能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 第35-39页 |
五、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 | 第39-50页 |
(一)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摆正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 第39-40页 |
(二) 批判地继承中外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矫正诚信教育目标、内容上的偏差 | 第40-41页 |
(三) 充实诚信道德教育内容,使诚信道德教育课程化 | 第41页 |
(四) 进行主体性道德教育,拓展和创新诚信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第41-44页 |
(五) 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 | 第44-47页 |
(六)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 | 第47-48页 |
(七) 呼吁各级政府部门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