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1.1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 第16-17页 |
1.1.2 分离膜的性能表征 | 第17-18页 |
1.2 多孔金属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2.1 多孔金属复合膜的发展 | 第19页 |
1.2.2 多孔金属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1.2.2.1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9-20页 |
1.2.2.2 溶胶-凝胶法 | 第20页 |
1.2.2.3 悬浮粒子烧结法 | 第20-21页 |
1.2.2.4 浸渍法 | 第21页 |
1.2.2.5 阳极氧化法 | 第21页 |
1.2.3 多孔金属复合膜的应用 | 第21-22页 |
1.3 LDHs薄膜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1.3.1 LDHs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23-25页 |
1.3.1.1 原位生长法 | 第23-24页 |
1.3.1.2 胶体沉积技术 | 第24页 |
1.3.1.3 层层组装技术 | 第24页 |
1.3.1.4 旋转涂膜法 | 第24-25页 |
1.3.2 LDHs薄膜的应用 | 第25-26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2.1 主要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28-29页 |
2.2 不锈钢烧结毡表面LDHs薄膜的制备 | 第29页 |
2.3 不锈钢烧结毡表面LDHs薄膜的通氢气还原 | 第29页 |
2.4 膜过滤实验 | 第29-30页 |
2.4.1 多孔金属复合膜的膜滤性能 | 第29-30页 |
2.4.2 还原后多孔金属复合膜的膜滤性能 | 第30页 |
2.4.3 多孔金属复合膜在焦化脱硫废液中的应用 | 第30页 |
2.5 表征方法 | 第30-32页 |
2.5.1 X射线衍射(XRD) | 第30页 |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0-31页 |
2.5.3 傅里叶红外(FT-IR) | 第31页 |
2.5.4 激光粒度分析仪 | 第31页 |
2.5.5 压汞仪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不锈钢基多孔金属/NiFe-LDHs复合膜的制备及膜滤性能研究 | 第32-60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1.1 不锈钢烧结毡基体的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3.2 多孔金属复合膜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33-37页 |
3.3 不同浓度对多孔金属复合膜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37-41页 |
3.4 不同温度对多孔金属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1-53页 |
3.4.1 不同温度反应24h对多孔金属复合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1-48页 |
3.4.1.1 不同温度下反应24h对多孔金属复合膜结构形貌的影响 | 第41-44页 |
3.4.1.2 不同温度下反应24h对多孔金属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 第44-48页 |
3.4.2 不同温度反应48h对多孔金属复合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8-53页 |
3.4.2.1 不同温度下反应48h对多孔金属复合膜结构形貌的影响 | 第48-51页 |
3.4.2.2 不同温度下反应48h对多孔金属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3.5 不同时间对多孔金属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53-58页 |
3.6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多孔金属复合膜的还原及其膜滤性能研究 | 第60-67页 |
4.1 前言 | 第60页 |
4.2 还原前后多孔金属复合膜的结构和形貌变化 | 第60-63页 |
4.3 还原后多孔金属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 第63-66页 |
4.3.1 不同条件下的多孔金属复合膜还原后的结构和形貌 | 第63-64页 |
4.3.2 不同条件下的多孔金属复合膜还原后的性能研究 | 第64-66页 |
4.4 还原前后多孔金属复合膜的性能对比 | 第66页 |
4.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多孔金属复合膜对焦化脱硫液的膜滤性能 | 第67-71页 |
5.1 前言 | 第67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7-70页 |
5.3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2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1-82页 |
附件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