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创新和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考核激励管理理论概述 | 第13-24页 |
2.1 商业银行考核激励管理体系 | 第13-15页 |
2.1.1 商业银行考核激励管理的内涵 | 第13-14页 |
2.1.2 商业银行考核激励管理的意义 | 第14-15页 |
2.2 商业银行考核激励管理内容 | 第15-24页 |
2.2.1 考核激励对象 | 第15页 |
2.2.2 考核激励指标 | 第15-17页 |
2.2.3 考核激励方法 | 第17-21页 |
2.2.4 考核激励标准 | 第21-22页 |
2.2.5 考核激励结果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包商银行公司金融事业部考核激励管理实践 | 第24-36页 |
3.1 包商银行公司金融事业部改革后的组织架构 | 第24-27页 |
3.1.1 包商银行公司金融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3.1.2 包商银行公司金融事业部总部组织架构 | 第26页 |
3.1.3 包商银行公司金融事业部分部 | 第26-27页 |
3.2 包商银行公司金融事业部考核体系设计思路 | 第27-28页 |
3.2.1 推动机构改革 | 第27页 |
3.2.2 突出以模拟利润为中心的考核指标 | 第27页 |
3.2.3 风险控制与收益的有效平衡 | 第27-28页 |
3.2.4 激励综合化的业务发展模式 | 第28页 |
3.2.5 股东回报最大化 | 第28页 |
3.2.6 注重多角度的价值提升 | 第28页 |
3.3 包商银行公司金融事业部考核激励内容 | 第28-36页 |
3.3.1 考核对象 | 第28-29页 |
3.3.2 考核指标 | 第29-32页 |
3.3.3 考核方法 | 第32-33页 |
3.3.4 考核标准 | 第33-34页 |
3.3.5 考核结果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包商银行公司金融事业部考核激励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6-42页 |
4.1 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 第36-38页 |
4.1.1 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 第36-37页 |
4.1.2 缺乏内控管理考核 | 第37页 |
4.1.3 激励方式单一化 | 第37页 |
4.1.4 考核指标设计理念缺失 | 第37-38页 |
4.2 指标设计不够科学 | 第38-39页 |
4.2.1 考核指标设计缺乏全面性 | 第38页 |
4.2.2 考核指标内容有待调整 | 第38-39页 |
4.2.3 需强化对非财务指标的考核 | 第39页 |
4.2.4 指标权重的设置不规范 | 第39页 |
4.3 激励标准有待细化 | 第39-40页 |
4.4 体制建设不够完善 | 第40-42页 |
4.4.1 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 | 第40页 |
4.4.2 考核指标设定流程有待商榷 | 第40页 |
4.4.3 缺乏各层级参与者对考核体系的评价机制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包商银行公司金融事业部考核激励体系优化建议 | 第42-47页 |
5.1 转变考核观念 | 第42页 |
5.2 优化考核指标 | 第42-43页 |
5.3 完善考核要素 | 第43页 |
5.4 优化经济增加值的考核和管理 | 第43页 |
5.5 强化考核激励的过程管理 | 第43-44页 |
5.6 强化高层推动作用,形成考核激励文化 | 第44页 |
5.7 考核规划合理 | 第44-45页 |
5.7.1 科学设置考核指标 | 第44页 |
5.7.2 严密组织考核实施 | 第44-45页 |
5.7.3 合理运用考核结果 | 第45页 |
5.8 逐步发挥考核激励的导向作用 | 第45-46页 |
5.9 完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 | 第46-47页 |
5.9.1 注重内部监管导向作用 | 第46页 |
5.9.2 健全长期监督约束机制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