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目录 | 第4-7页 |
中文文摘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5页 |
1.1 心理资本概述 | 第11-19页 |
1.1.1 引言 | 第11-12页 |
1.1.2 心理资本的概念与内涵 | 第12-13页 |
1.1.3 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 | 第13-17页 |
1.1.4 心理资本的测量 | 第17-18页 |
1.1.5 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研究回顾 | 第18-19页 |
1.1.6 心理资本的结果变量研究回顾 | 第19页 |
1.2 工作绩效概述 | 第19-24页 |
1.2.1 工作绩效的定义 | 第19-21页 |
1.2.2 工作绩效的结构和测量 | 第21-23页 |
1.2.3 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1.3 组织认同概述 | 第24-28页 |
1.3.1 引言 | 第24页 |
1.3.2 组织认同的概念与内涵 | 第24-26页 |
1.3.3 组织认同的结构与测量 | 第26-27页 |
1.3.4 组织认同的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1.4 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组织认同的关系概述 | 第28-30页 |
1.4.1 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 | 第28-29页 |
1.4.2 心理资本与组织认同 | 第29-30页 |
1.4.3 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 | 第30页 |
1.5 问题的提出 | 第30-33页 |
1.5.1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30-31页 |
1.5.2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1.5.3 研究假设 | 第31-32页 |
1.5.4 研究思路 | 第32-33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33-35页 |
1.6.1 理论意义 | 第33页 |
1.6.2 实践意义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心理资本量表的修订 | 第35-47页 |
2.1 心理资本问卷结构的确立 | 第35-37页 |
2.1.1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2.1.2 心理资本量表简介 | 第35-36页 |
2.1.3 研究背景 | 第36页 |
2.1.4 心理资本维度的假设 | 第36-37页 |
2.2 研究程序 | 第37-45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37-40页 |
2.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2.3 讨论与分析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心理资本、组织认同和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47-65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47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7-49页 |
3.2.1 研究被试 | 第47-48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48-49页 |
3.2.3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49-62页 |
3.3.1 我国企业成员心理资本研究结果 | 第49-54页 |
3.3.2 心理资本、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 第54-56页 |
3.3.3 心理资本、组织认同和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6-59页 |
3.3.4 心理资本、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的模型分析 | 第59-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四章 综合分析与讨论 | 第65-73页 |
4.1 我国企业成员心理资本量表修订结果的讨论 | 第65页 |
4.2 我国企业成员心理资本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 第65-69页 |
4.2.1 我国企业成员心理资本特点的总体状况分析 | 第65-67页 |
4.2.2 企业成员心理资本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 第67-69页 |
4.3 我国企业成员心理资本、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 | 第69-73页 |
4.3.1 心理资本、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 第69-70页 |
4.3.2 心理资本、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70页 |
4.3.3 组织认同在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70-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7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展望 | 第74-77页 |
5.2.1 本研究的不足 | 第74页 |
5.2.2 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 第74-77页 |
附录1 企业成员心理资本预试问卷 | 第77-79页 |
附录2 心理资本、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关系问卷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