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1.1 强迫性购物的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1.1.1 强迫性购物的定义 | 第13页 |
1.1.2 强迫性购物的概念辨析 | 第13-15页 |
1.1.3 强迫性购物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1.4 强迫性购物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 网络强迫性购物的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1.2.1 网络强迫性购物的定义 | 第20-21页 |
1.2.2 网络强迫性购物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2.3 网络强迫性购物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大五人格的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1.3.1 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概述 | 第23-24页 |
1.3.2 大五人格的测量 | 第24-25页 |
1.3.3 大五人格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1.4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1.4.1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 第26-27页 |
1.4.2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 第27页 |
1.4.3 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1.5 问题提出 | 第28-29页 |
1.5.1 选题原因 | 第28-29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9页 |
1.5.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9页 |
1.6 整体研究设计 | 第29-31页 |
1.6.1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量表编制 | 第31-41页 |
2.1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量表的结构拟定 | 第31-32页 |
2.1.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2.1.2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2.1.3 研究结果 | 第31-32页 |
2.2 大学生网络强迫购物量表的编制 | 第32-40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32-33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2.2.3 研究结果 | 第33-40页 |
2.3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大五人格、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 第41-51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1-43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41-42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42-43页 |
3.2.3 研究程序 | 第43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43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43-49页 |
3.3.1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总体情况 | 第43-44页 |
3.3.2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 第44-45页 |
3.3.3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在网购基本情况上的差异比较 | 第45-46页 |
3.3.4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大五人格、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 第46-49页 |
3.4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第51-59页 |
4.1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总体分析 | 第51页 |
4.2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51-54页 |
4.2.1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51-52页 |
4.2.2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 第52-53页 |
4.2.3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在专业科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53页 |
4.2.4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 第53-54页 |
4.2.5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网购基本情况差异分析 | 第54页 |
4.3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大五人格、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 第54-59页 |
4.3.1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大五人格的关系分析 | 第54-55页 |
4.3.2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 第55-56页 |
4.3.3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分析 | 第56-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59-63页 |
5.2.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9-60页 |
5.2.2 未来研究及展望 | 第60-63页 |
附录1 | 第63-65页 |
附录2 | 第65-69页 |
附录3 | 第69-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