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企业变革决策中的组织警觉特征及其效能机制研究--基于组织认知视角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1-15页
图目录第15-16页
表目录第16-18页
1 绪论第18-30页
    1.1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现状与关键问题第18-25页
        1.1.1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现状第18-21页
        1.1.2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情境特征第21-24页
        1.1.3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第24-25页
    1.2 研究的核心问题提出第25页
    1.3 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前提假设第25-26页
    1.4 相关概念辨析第26-30页
        1.4.1 企业转型升级、公司创业和组织变革第26-28页
        1.4.2 创业警觉与组织警觉第28-30页
2 理论基础:以往文献回顾第30-70页
    2.1 组织变革理论第30-32页
    2.2 创业警觉理论第32-44页
        2.2.1 市场可均衡化理论视角第33-34页
        2.2.2 社会认知理论视角第34-36页
        2.2.3 创业行动理论视角第36-37页
        2.2.4 组织动态能力视角第37-39页
        2.2.5 小结第39-44页
    2.3 警觉研究新情境:变革决策第44-46页
    2.4 组织警觉新概念:基于组织认知理论第46-59页
        2.4.1 注意力基础观视角第47-48页
        2.4.2 战略认知视角第48-49页
        2.4.3 意义建构理论视角第49-51页
        2.4.4 组织警觉概念的理论框架第51-55页
        2.4.5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警觉独特性第55-57页
        2.4.6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警觉差异性第57-59页
        2.4.7 小结第59页
    2.5 组织警觉的生成机制:基于组织学习4I过程理论第59-61页
        2.5.1 4I过程模型第59-61页
        2.5.2 小结第61页
    2.6 组织警觉的动力机制: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理论第61-66页
        2.6.1 注意力模型第61-63页
        2.6.2 变革情境特征第63-65页
        2.6.3 变革决策特征第65-66页
        2.6.4 小结第66页
    2.7 组织警觉的效能机制:基于创业行动理论第66-70页
        2.7.1 公司创业与变革机会识别第66-67页
        2.7.2 公司创业与组织变革行动第67页
        2.7.3 组织效能第67-68页
        2.7.4 小结第68-70页
3 研究框架与设计第70-90页
    3.1 以往研究的总结第70-72页
        3.1.1 以往研究取得的理论进展第70-71页
        3.1.2 以往研究存在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第71-72页
    3.2 本研究拟解决的理论问题第72页
    3.3 研究总体框架与理论假设第72-87页
        3.3.1 研究构思框架第72-74页
        3.3.2 研究理论假设第74-87页
    3.4 研究的步骤与技术路线第87-90页
4 研究一:变革决策下组织警觉概念开发与验证研究第90-138页
    4.1 问题提出第90页
    4.2 研究目的第90页
    4.3 理论框架第90-91页
    4.4 研究设计第91页
    4.5 子研究一:基于多案例研究的组织警觉构思开发第91-116页
        4.5.1 研究目的第91-92页
        4.5.2 研究方法第92-93页
        4.5.3 理论框架第93页
        4.5.4 分析单元第93页
        4.5.5 研究样本第93页
        4.5.6 数据搜集第93-94页
        4.5.7 单案例分析第94-108页
        4.5.8 跨案例分析第108-114页
        4.5.9 讨论与小结第114-116页
    4.6 子研究二:组织警觉量表的编制与构思结构探索第116-135页
        4.6.1 研究目的第116页
        4.6.2 研究方法第116页
        4.6.3 题项开发第116-121页
        4.6.4 取样标准第121-122页
        4.6.5 探索性因素分析研究第122-126页
        4.6.6 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第126-135页
    4.7 研究小结第135-138页
5 研究二:变革决策下组织警觉的生成与演进机制研究第138-178页
    5.1 问题提出第138页
    5.2 研究目的第138页
    5.3 理论框架第138页
    5.4 研究设计第138页
    5.5 子研究一:变革决策下组织警觉的发生过程:一个纵向案例研究第138-164页
        5.5.1 研究目的第138-139页
        5.5.2 研究方法第139页
        5.5.3 理论框架第139-140页
        5.5.4 分析单元第140页
        5.5.5 研究样本第140-141页
        5.5.6 数据搜集第141页
        5.5.7 案例分析第141-162页
        5.5.8 讨论与小结第162-164页
    5.6 子研究二:变革决策下组织警觉的前因机制:一个实证研究第164-176页
        5.6.1 研究目的第164页
        5.6.2 研究方法第164-167页
        5.6.3 分析与结果第167-173页
        5.6.4 讨论与小结第173-176页
    5.7 研究小结第176-178页
6 研究三:变革决策下组织警觉的效能机制研究第178-204页
    6.1 问题提出第178页
    6.2 研究目的第178页
    6.3 理论框架第178页
    6.4 研究设计第178页
    6.5 子研究一:组织警觉对变革行动的影响过程:一个实证研究第178-196页
        6.5.1 问题提出第178-179页
        6.5.2 研究目的第179页
        6.5.3 研究方法第179-186页
        6.5.4 分析与结果第186-192页
        6.5.5 讨论与小结第192-196页
    6.6 子研究二:组织警觉与行业竞争强度的交互:一个实验研究第196-203页
        6.6.1 问题提出第196页
        6.6.2 研究目的第196页
        6.6.3 研究方法第196-199页
        6.6.4 分析与结果第199-202页
        6.6.5 讨论与小结第202-203页
    6.7 研究小结第203-204页
7 总论第204-218页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第205-209页
    7.2 本文的理论进展贡献第209-212页
    7.3 本文的管理实践意义第212-216页
    7.4 本文的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展望第216-217页
    7.5 结论第217-218页
参考文献第218-242页
附录1:访谈提纲及保密协议第242-243页
附录2:系列实证问卷第243-259页
附录3:情境模拟实验手册第259-266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266-267页

论文共2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2O2对猪粪肥农用后铜锌在土壤—作物体系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下一篇:福寿螺与本地田螺在不同生境胁迫下的响应差异与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