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8-21页 |
1.1 福寿螺对入侵地生物类群的影响 | 第8-14页 |
1.1.1 对水生作物的影响 | 第8-10页 |
1.1.1.1 对农作物的影响 | 第8-9页 |
1.1.1.2 对水生杂草的影响 | 第9-10页 |
1.1.2 对本地螺类生物的影响 | 第10-14页 |
1.1.2.1 对本地田螺的影响 | 第10-14页 |
1.1.2.2 对其他螺类生物的影响 | 第14页 |
1.1.3 对其他水生动物的影响 | 第14页 |
1.2 本地生物对福寿螺的影响 | 第14-18页 |
1.2.1 典型非专一性天敌对福寿螺的影响 | 第14-16页 |
1.2.1.1 鸭子 | 第14-15页 |
1.2.1.2 鳖 | 第15页 |
1.2.1.3 鱼类 | 第15-16页 |
1.2.2 其他非专一性天敌对福寿螺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3 寄生虫或病毒对福寿螺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2.2.1 不同酸碱胁迫条件下福寿螺与本地螺的差异试验 | 第21-22页 |
2.2.2 干旱胁迫对三种螺存活、理化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 | 第22-23页 |
2.2.3 温度胁迫对三种螺存活率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 | 第23页 |
2.2.4 福寿螺与本地田螺应对不同警戒信号的行为学差异性试验 | 第23-24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53页 |
3.1 不同酸碱胁迫条件下福寿螺与本地螺的响应差异 | 第25-35页 |
3.1.1 存活率 | 第25-27页 |
3.1.2 水体pH值变化 | 第27-28页 |
3.1.3 电镜扫描结构分析 | 第28-35页 |
3.1.3.1 三种螺肝脏电镜扫描结构分析 | 第28-31页 |
3.1.3.2 三种螺头部电镜扫描结构分析 | 第31-35页 |
3.2 干旱胁迫对三种螺存活、理化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42页 |
3.2.1 干旱胁迫对三种螺存活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2 干旱胁迫对三种螺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36-39页 |
3.2.3 干旱胁迫对三种螺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39-42页 |
3.3 温度胁迫对三种螺存活率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2-47页 |
3.3.1 不同温度处理下三种螺的存活率 | 第42-44页 |
3.3.2 不同温度处理下三种螺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44-47页 |
3.4 福寿螺与本地田螺应对天敌相关的警戒信号的行为学差异 | 第47-53页 |
3.4.1 不同处理中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 第47-48页 |
3.4.2 螺级和处理因素对三种螺逃逸位移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3 三种螺对不同警戒信号响应的种内比较 | 第49-52页 |
3.4.3.1 幼螺在不同警戒信号处理中逃逸位移的差异 | 第49-50页 |
3.4.3.2 成螺在不同警戒信号处理中逃逸位移的差异 | 第50-52页 |
3.4.4 三种螺对不同处理的警戒反应的种间比较 | 第52-53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3-59页 |
4.1 不同酸碱胁迫条件下福寿螺与本地螺的响应差异 | 第53-55页 |
4.1.1 螺类对酸碱胁迫的耐受性 | 第53-54页 |
4.1.2 酸碱胁迫对三种螺器官组织的损伤 | 第54-55页 |
4.2 干旱与温度胁迫对三种螺存活、理化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1 干旱胁迫对三种螺存活的影响 | 第55页 |
4.2.2 温度胁迫对三种螺存活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3 干旱胁迫对三种螺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56页 |
4.2.4 干旱与温度胁迫对三种螺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 福寿螺与本地田螺应对不同警戒信号的行为学差异性分析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