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9-12页 |
·叙事学和新闻叙事学 | 第9页 |
·新闻叙事学理论构架 | 第9-12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关于新闻叙事学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外关于矿难新闻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对中美媒体矿难报道的比较分析 | 第14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中美矿难新闻叙事学比较分析 | 第18-39页 |
·中外媒体对王家岭矿难报道的叙事故事研究 | 第18-21页 |
·报道数量 | 第18-19页 |
·报道倾向 | 第19-21页 |
·美国主流媒体对西维吉尼亚州矿难报道的研究 | 第21-23页 |
·报道数量 | 第21页 |
·报道题目 | 第21-23页 |
·运用新闻叙事话语理论对比分析中美媒体的矿难报道 | 第23-39页 |
·叙事视角比较 | 第23-27页 |
·叙述对象比较 | 第27-28页 |
·叙事时序比较 | 第28-29页 |
·词语选择比较 | 第29-31页 |
·句式结构比较 | 第31-34页 |
·文本结构比较 | 第34-35页 |
·细节描述比较 | 第35-36页 |
·新闻图片比较 | 第36-39页 |
3 中美矿难报道呈现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中美媒体矿难报道的主要差异 | 第39页 |
·中美媒体呈现不同叙事报道方式的成因分析 | 第39-42页 |
·中美两国的社会媒体体制以及传播的环境存在差异 | 第39-40页 |
·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的建构存在差异 | 第40-42页 |
4 对我国矿难新闻报道的借鉴意义 | 第42-48页 |
·叙事的故事层面不要受制于传播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束缚 | 第42-43页 |
·摆脱传统文化与传播观念的束缚 | 第42页 |
·摈弃意识形态与政治权利的束缚 | 第42-43页 |
·叙事话语的运用灵活多变 | 第43-48页 |
·叙事视角的选择多元化,全知限知以及内外视角相结合 | 第43-44页 |
·叙述对象尽量多元多面化 | 第44-45页 |
·叙事时序要讲究错综交杂 | 第45页 |
·词语选择务必巧妙形象 | 第45页 |
·句式结构要曲折多变 | 第45-46页 |
·文本结构组织要多样化 | 第46页 |
·矿难报道要注意细节的描述 | 第46-47页 |
·图片要为表现故事服务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