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摇摆隔震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桥梁的震害及启示 | 第9-11页 |
| 1.2 桥梁抗震设计理念的发展 | 第11-13页 |
| 1.3 基于摇摆隔震桥梁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3-17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摇摆隔震桥墩拟静力试验 | 第19-42页 |
| 2.1 拟静力试验方法概述 | 第19-20页 |
| 2.2 模型试件设计 | 第20-25页 |
| 2.2.1 桥墩模型试件尺寸调研 | 第20-21页 |
| 2.2.2 桥墩模型试件尺寸与配筋设计 | 第21-22页 |
| 2.2.3 试件相关材料特性 | 第22-23页 |
| 2.2.4 桥墩模型的摇摆提离设计 | 第23-25页 |
| 2.3 模型试件制作 | 第25-32页 |
| 2.3.1 试件模型1的制作过程 | 第25-31页 |
| 2.3.2 试件模型 2、3 的制作过程 | 第31-32页 |
| 2.4 加载系统和数据采集方案 | 第32-35页 |
| 2.4.1 试验加载系统 | 第32-34页 |
| 2.4.2 荷载数据采集 | 第34页 |
| 2.4.3 墩身位移数据采集 | 第34-35页 |
| 2.5 加载制度 | 第35-37页 |
| 2.6 试验流程 | 第37-38页 |
| 2.7 试验现象及分析 | 第38-41页 |
| 2.7.1 模型1试验现象 | 第38-39页 |
| 2.7.2 模型2试验现象 | 第39-40页 |
| 2.7.3 模型3试验现象 | 第40-41页 |
| 2.8 小结 | 第41-42页 |
| 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2-54页 |
| 3.1 滞回曲线 | 第42-49页 |
| 3.1.1 拟静力试验滞回曲线 | 第43-44页 |
| 3.1.2 典型滞回环及滞回特性分析 | 第44-49页 |
| 3.2 骨架曲线 | 第49-50页 |
| 3.3 耗能能力 | 第50-51页 |
| 3.4 刚度特性 | 第51-52页 |
| 3.5 强度特性 | 第5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4 试验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4-74页 |
| 4.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简介 | 第54-57页 |
| 4.1.1 概述 | 第54-56页 |
| 4.1.2 Pushover分析步骤 | 第56-57页 |
| 4.2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57-58页 |
| 4.3 试验模型的有限元模拟方法 | 第58-62页 |
| 4.3.1 桥墩模型和约束条件模拟 | 第58-59页 |
| 4.3.2 限位钢筋与防倾覆钢筋的模拟 | 第59-62页 |
| 4.4 试验模型Pushover分析 | 第62-71页 |
| 4.4.1 Pushover分析中的参数设定 | 第62页 |
| 4.4.2 模型 1 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62-64页 |
| 4.4.3 模型 2 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64-66页 |
| 4.4.4 模型 3 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66-68页 |
| 4.4.5 三种模型Pushover分析结果对比 | 第68-71页 |
| 4.5 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对比 | 第71-73页 |
| 4.6 小结 | 第73-74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5.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