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导言 | 第9-16页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3. 研究成果评述 | 第13页 |
(三) 总体思路与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 总体思路 | 第13页 |
2.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 第14-15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样本概况 | 第15页 |
(五) 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5-16页 |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 生态系统理论与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 | 第16-17页 |
(二) 需求层次理论与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 | 第17-19页 |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一) 学习适应困难 | 第19-21页 |
1. 学习成绩下降 | 第19-20页 |
2. 教学适应困难 | 第20页 |
3. 学习态度不端 | 第20-21页 |
(二) 人际适应困难 | 第21-22页 |
1. 师生关系疏远 | 第21-22页 |
2. 同伴关系不适 | 第22页 |
(三) 情感适应困难 | 第22-23页 |
(四) 行为适应困难 | 第23-25页 |
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成因 | 第25-31页 |
(一) 自身因素 | 第25-26页 |
1. 适应能力较差 | 第25页 |
2. 自控能力较差 | 第25页 |
3. 学习基础薄弱 | 第25-26页 |
(二) 学校因素 | 第26-27页 |
1. 学校关照不够 | 第26页 |
2. 教学方法不当 | 第26-27页 |
(三) 同伴群体因素 | 第27页 |
(四) 家庭环境因素 | 第27-30页 |
1. 经济状况较差 | 第28页 |
2. 教养方式不当 | 第28-29页 |
3. 文化素质偏低 | 第29-30页 |
(五) 社会支持因素 | 第30-31页 |
五、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 第31-37页 |
(一) 个案工作关于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介入与应用 | 第31-33页 |
1. 学习方面 | 第31-32页 |
2. 行为习惯方面 | 第32-33页 |
3. 心理健康方面 | 第33页 |
(二) 小组工作关于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介入与应用 | 第33-34页 |
(三) 社区工作关于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介入与应用 | 第34-37页 |
1. 开展学校社区工作 | 第35页 |
2. 开展小区社区工作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