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

设施养鳖废水牧草生物滤清生态工程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1.1 引言第13-16页
    1.2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预期结果第16-17页
        1.2.1 课题来源第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3 研究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第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49页
    2.1 水产养殖的发展概况第17-24页
        2.1.1 水产养殖发展回顾第17-19页
        2.1.2 国外设施水产养殖发展概况第19-21页
        2.1.3 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历史与概况第21-24页
    2.2 设施水产养殖污染产生的来源和影响第24-29页
        2.2.1 设施水产养殖污染物的来源第24-25页
        2.2.2 设施水产养殖对自身水体环境的影响第25-26页
        2.2.3 设施水产养殖对外界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6-27页
        2.2.4 水产养殖水体中主要污染物N、P的形态及转化第27-29页
    2.3 设施水产养殖净水技术发展概况第29-37页
        2.3.1 设施水产养殖对水质的要求与标准第29-31页
        2.3.2 设施水产养殖的主要净水技术第31-37页
    2.4 设施水产养殖废水植物生态处理与利用工程第37-46页
        2.4.1 养殖废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设计原理第37-39页
        2.4.2 植物净水机理第39-40页
        2.4.3 废水植物生态工程处理的主要形式及净化效果第40-45页
        2.4.4 植物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优缺点及展望第45-46页
    2.5 草类植物在环境修复的应用研究进展第46-49页
第三章 设施养鳖排放废水水质特性分析第49-5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1-53页
    3.3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模拟养鳖废水对牧草生理毒性的研究第54-6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4.1.1 试验材料第54-55页
        4.1.2 试验方法第55-5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6-64页
        4.2.1 养鳖废水对多年生黑麦草的毒性及伤害第56-61页
        4.2.2 鳖废水中多年生黑麦草内禀增长率和种群容纳量的测算第61-64页
    4.3 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牧草对鳖废水的生理适应性第65-79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5-70页
        5.1.1 试验设施第65-66页
        5.1.2 试验方法第66页
        5.1.3 测试方法第66-7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0-78页
        5.2.1 养鳖废水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生长的影响第70-71页
        5.2.2 养鳖废水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71-72页
        5.2.3 废水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SOD、POD、CAT酶活性的影响第72-74页
        5.2.4 废水胁迫对高羊茅SOD、POD、CAT酶活性的影响第74-75页
        5.2.5 废水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游离脯氨酸、MDA的影响第75-78页
    5.3 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基于牧草滤清废水系统的无土草皮生产技术研究第79-93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80-82页
        6.1.1 试验材料第80页
        6.1.2 试验方法第80-82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82-91页
        6.2.1 苗期试验结果分析第82-83页
        6.2.2 坪用性状和滤清效果比较结果分析第83-87页
        6.2.3 草皮成卷比较与移植适应性结果分析第87-91页
    6.3 小结第91-93页
第七章 多年生黑麦草对养鳖废水的滤清效果与N素动态变化分析第93-108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93-95页
        7.1.1 试验材料第93-94页
        7.1.2 试验方法第94-95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95-105页
        7.2.1 多年生黑麦草静态生物滤清过程中植株生物量的变化第95-96页
        7.2.2 多年生黑麦草静态生物滤清过程中水体pH、DO的变化第96-97页
        7.2.3 多年生黑麦草静态生物滤清过程中水体COD_(Cr)的变化第97-98页
        7.2.4 多年生黑麦草静态生物滤清过程中水体TN、NH_4~+-N的变化第98-99页
        7.2.5 多年生黑麦草静态生物滤清过程中水体TP的变化第99页
        7.2.6 多年生黑麦草动态生物滤清过程中植株生物量的变化第99-100页
        7.2.7 动态生物滤清过程中水体NH_4~+-N与植株NH_4~+-N的变化第100-102页
        7.2.8 动态生物滤清过程中水体NO_3~--N与植株NO_3~--N的变化第102-103页
        7.2.9 动态生物滤清过程中水体TN的降解与植株中TN的积累第103-104页
        7.2.10 动态生物滤清过程中水体TP的降解与植株中TP的积累第104页
        7.2.11 多年生黑麦草动态生物滤清过程中对水体COD_c、SS的去除第104-105页
    7.3 小结第105-108页
第八章 程控定时器的设计第108-119页
    8.1 硬件构造第109-113页
        8.1.1 单片机第111-112页
        8.1.2 存储器第112页
        8.1.3 串行口电路第112页
        8.1.4 驱动电路和继电器第112-113页
        8.1.5 电源第113页
        8.1.6 单片机的扩展电路第113页
    8.2 软件实现第113-118页
        8.2.1 软件语言及编译环境第114-115页
        8.2.2 软件结构第115-116页
        8.2.3 系统内部时钟第116页
        8.2.4 数据存储第116-117页
        8.2.5 记时功能第117-118页
        8.2.6 通讯第118页
    8.3 PC机软件第118页
    8.4 小结第118-119页
第九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119-124页
    9.1 本文试验研究结果第119-122页
    9.2 下一步研究展望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43页
附录 作者简介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电弹性力学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转基因抗虫水稻对几种天敌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