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转基因抗虫植物及生态风险研究进展 | 第14-53页 |
1 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现状 | 第14-15页 |
2 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 第15-19页 |
2.1 提高产量和控虫效果 | 第16-17页 |
2.2 减少杀虫剂用量 | 第17-18页 |
2.3 蓄水层和环境中杀虫剂的减少 | 第18页 |
2.4 农民杀虫剂中毒事件减少 | 第18页 |
2.5 提高有益昆虫的种群数量 | 第18页 |
2.6 经济上的效益 | 第18-19页 |
3 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培育 | 第19-32页 |
3.1 植物转基因技术 | 第19-24页 |
3.2 抗虫蛋白及其转基因植物 | 第24-32页 |
4 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生态风险 | 第32-53页 |
4.1 害虫对转基因抗虫植物的抗性 | 第32-37页 |
4.2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传粉类昆虫的影响 | 第37-39页 |
4.3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天敌的影响 | 第39-49页 |
4.4 对非靶标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 第49-50页 |
4.5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 第50-53页 |
第二章 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53-55页 |
1 目的和意义 | 第53页 |
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53-55页 |
第三章 基本材料与方法 | 第55-62页 |
1 材料 | 第55-57页 |
1.1 水稻品种 | 第55页 |
1.2 供试昆虫和拟水狼蛛 | 第55-56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1.4 化学试剂 | 第56-5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7-62页 |
2.1 二化螟幼虫的处理 | 第57页 |
2.2 二化螟绒茧蜂的寄生、饲养和观察 | 第57-58页 |
2.3 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血淋巴营养代谢的影响 | 第58-59页 |
2.4 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2.5 转基因水稻、害虫、天敌体内Cry1Ab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60-61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61-62页 |
第四章 转Bt cry1Ab基因水稻对二化螟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62-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1.1 材料 | 第63页 |
1.2 方法 | 第63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63-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9页 |
2.1 连续取食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存活的影响 | 第64页 |
2.2 取食Bt稻不同时间后至对照品种继续取食对二化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 第64-66页 |
2.3 KMD1经二化螟对二化螟绒茧蜂寄生率和结茧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2.4 对寄生蜂发育历期和成蜂寿命的影响 | 第67-68页 |
2.5 对茧块大小、蜂羽化率、性比、翅长及茧长的影响 | 第68-69页 |
3 讨论 | 第69-71页 |
第五章 转cry1Ac+sck双价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71-8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2页 |
1.1 材料 | 第71-72页 |
1.2 方法 | 第7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2-79页 |
2.1 MSB茎中Bt毒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72-73页 |
2.2 连续取食双价稻对五龄二化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 第73-74页 |
2.3 取食转双价稻一定时间至对照稻上饲养较短时间对二化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 第74-75页 |
2.4 取食转双价稻一定时间至对照稻上饲养较长时间对二化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 第75-77页 |
2.5 转双价稻经二化螟对二化螟绒茧蜂寄生率和结茧率的影响 | 第77-78页 |
2.6 转双价稻经二化螟对二化螟绒茧蜂发育历期和成蜂寿命的影响 | 第78页 |
2.7 转双价稻经二化螟对二化螟绒茧蜂茧块大小、羽化率、性比、前翅长和茧长的影响 | 第78-79页 |
3 讨论 | 第79-81页 |
第六章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血淋巴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81-8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1-82页 |
1.1 研究材料和仪器 | 第81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81-8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2-87页 |
2.1 取食转基因水稻后二化螟幼虫血淋巴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 第82-83页 |
2.2 二化螟幼虫取食转Bt基因水稻后血淋巴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第83-85页 |
2.3 二化螟幼虫取食转双价基因水稻后血淋巴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第85-87页 |
3 讨论 | 第87-89页 |
第七章 二化螟幼虫取食转基因抗虫水稻后血淋巴糖代谢及蛋白质浓度的变化 | 第89-10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9-90页 |
1.1 材料 | 第89页 |
1.2 方法 | 第89-9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0-100页 |
2.1 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血淋巴总糖含量的影响 | 第90-92页 |
2.2 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血淋巴海藻糖含量的影响 | 第92-94页 |
2.3 取食转基因水稻后二化螟幼虫血淋巴海藻糖酶活性的变化 | 第94-96页 |
2.4 取食转基因水稻后二化螟幼虫血淋巴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 第96-98页 |
2.5 取食转基因水稻后二化螟幼虫血淋巴蛋白质浓度的变化 | 第98-100页 |
3 讨论 | 第100-102页 |
第八章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2-10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2-103页 |
1.1 研究材料和仪器 | 第102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2-103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10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5页 |
2.1 取食转基因水稻后二化螟中肠蛋白质浓度的变化 | 第103-104页 |
2.2 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中肠总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2.3 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中肠强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5页 |
3 讨论 | 第105-107页 |
第九章 转Bt cry1Ab基因水稻表达的毒蛋白在害虫及天敌体内的积累动态 | 第107-11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09页 |
1.1 材料 | 第108页 |
1.2 方法 | 第108-109页 |
2 结果 | 第109-114页 |
2.1 KMD1植株中Cry1Ab的含量 | 第109-111页 |
2.2 二化螟幼虫体内Cry1Ab的积累和代谢变化 | 第111-112页 |
2.3 稻眼蝶幼虫体内Cry1Ab的积累和代谢变化 | 第112-113页 |
2.4 取食KMD1的二化螟粪便和血淋巴以及稻眼蝶粪便中Cry1Ab含量 | 第113-114页 |
2.5 飞虱、稻蚜和拟水狼蛛中Cry1Ab含量 | 第114页 |
3 讨论 | 第114-117页 |
第十章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尖钩宽黾蝽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117-1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7-118页 |
1.1 材料 | 第117-118页 |
1.2 供试昆虫 | 第118页 |
1.3 方法 | 第11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8-121页 |
2.1 转基因水稻对尖钩宽黾蝽若虫历期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2.2 转基因水稻对尖钩宽黾蝽若虫存活的影响 | 第120页 |
2.3 两种转基因水稻对尖钩宽黾蝽繁殖及成虫寿命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3 讨论 | 第121-123页 |
第十一章 转Bt cry1Ab基因水稻对拟水狼蛛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3-1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3-124页 |
1.1 材料 | 第123-12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24-126页 |
2.1 转Bt基因水稻对拟水狼蛛存活率的影响 | 第125页 |
2.2 转Bt基因水稻对拟水狼蛛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125页 |
2.3 转Bt基因水稻对拟水狼蛛体重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3 讨论 | 第126-128页 |
第十二章 转Bt cry1Ab基因水稻对拟水狼蛛捕食功能反应和猎物选择性的影响 | 第128-1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8-129页 |
1.1 材料 | 第128-129页 |
1.2 方法 | 第129页 |
2 结果 | 第129-132页 |
2.1 用取食KMD1的猎物饲养的拟水狼蛛对褐飞虱的捕食量 | 第129-130页 |
2.2 两种拟水狼蛛的捕食功能反应 | 第130-131页 |
2.3 两种拟水狼蛛对二化螟的猎物选择性 | 第131-132页 |
3 讨论 | 第132-134页 |
第十三章 总讨论 | 第134-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61页 |
ABSTRACT | 第161页 |
附: 研究生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