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自然语言理解概述 | 第15-17页 |
1.2.1 自然语言理解简述 | 第15-16页 |
1.2.2 自然语言理解的发展及其现状 | 第16-17页 |
1.3 分类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1.3.1 分类发展的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分类应用的介绍 | 第18-19页 |
1.3.3 文本分类的过程 | 第19页 |
1.4 本文的工作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知识及分类的基础 | 第21-35页 |
2.1 知识的表示 | 第21-25页 |
2.1.1 知识的概念 | 第21页 |
2.1.2 知识的种类 | 第21-22页 |
2.1.3 知识的表示 | 第22-25页 |
2.2 特征词选择的方法 | 第25-27页 |
2.3 传统分类方法的介绍 | 第27-29页 |
2.3.1 基于向量的方法 | 第28页 |
2.3.2 基于概率的方法 | 第28-29页 |
2.3.3 基于规则的方法 | 第29页 |
2.4 概念分类的介绍 | 第29-31页 |
2.4.1 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 第30页 |
2.4.2 概念的含义 | 第30页 |
2.4.3 概念间的各种关系 | 第30-31页 |
2.5 词性标注相关方法的介绍 | 第31-32页 |
2.6 分类性能的评价 | 第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基于特征的分类分析与研究 | 第35-61页 |
3.1 文本预处理 | 第35-46页 |
3.2 文本表示成向量 | 第46-50页 |
3.2.1 文本的特征提取方法 | 第46-48页 |
3.2.2 特征词的筛选最终生成向量 | 第48-50页 |
3.3 分类结构的表示 | 第50-54页 |
3.3.1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第51页 |
3.3.2 概念的约束和属性 | 第51页 |
3.3.3 概念分类的本质 | 第51-52页 |
3.3.4 概念的分类 | 第52-54页 |
3.4 分类性能的评价 | 第54-57页 |
3.4.1 语义相似度度量法 | 第55-57页 |
3.5 基于特征的分类方法在搜索领域的应用 | 第57-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基于特征的方案分类方法的设计 | 第61-79页 |
4.1 分类的整体过程 | 第61-63页 |
4.1.1 分词后处理模块 | 第61页 |
4.1.2 确定文本向量模块 | 第61页 |
4.1.3 分类的模块 | 第61页 |
4.1.4 分类后的评价系统 | 第61页 |
4.1.5 文本分类的整体流程 | 第61-63页 |
4.2 分词后处理模块 | 第63-73页 |
4.2.1 知识的表示 | 第63-66页 |
4.2.2 分词及其后过程中的实现流程 | 第66-73页 |
4.3 确定文本向量模块 | 第73-75页 |
4.4 文本分类判定模块 | 第75-76页 |
4.5 文本分类性能的评价 | 第76-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基于特征的分类方法在机械产品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 第79-85页 |
5.1 自然语言理解系统应用于机械设计 | 第79-80页 |
5.2 机械传动设计 | 第80页 |
5.3 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传动设计的分析 | 第80-81页 |
5.4 传动设计需求分析原型知识库的建立 | 第81-82页 |
5.5 机械设计领域中的特征词提取 | 第82-83页 |
5.6 分类技术应用于传动设计的判定中 | 第83-84页 |
5.6.1 传动设计的概念层次树的建立 | 第83-8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5-8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
1. 基本情况 | 第93页 |
2. 教育背景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