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型压电复合材料性能分析与仿真软件开发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概述 | 第17-21页 |
1.2.1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的概念 | 第17-18页 |
1.2.2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1.2.3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优点 | 第20-21页 |
1.3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4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理论模型概述 | 第22-23页 |
1.4.1 理论模型概述 | 第22-23页 |
1.4.2 模型总结 | 第23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压电材料理论基础 | 第26-34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压电材料相关概念 | 第26-30页 |
2.2.1 压电材料概述 | 第26-27页 |
2.2.2 压电方程 | 第27-30页 |
2.3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相关概念 | 第30-32页 |
2.3.1 压电相体积分数和宽厚比 | 第30页 |
2.3.2 振动模式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理论模型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等效参数模型 | 第34-38页 |
3.2.1 均匀场假设 | 第34页 |
3.2.2 等效参数模型建模 | 第34-38页 |
3.3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 | 第38-47页 |
3.3.1 压电弹性体有限元模型 | 第38-42页 |
3.3.2 ANSYS与建模流程 | 第42页 |
3.3.3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ANSYS建模 | 第42-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性能仿真软件开发 | 第48-62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开发工具介绍 | 第48-51页 |
4.2.1 MATLAB GUI概述 | 第48-50页 |
4.2.2 ANSYS APDL概述 | 第50-51页 |
4.3 软件设计与开发 | 第51-55页 |
4.3.1 软件总体设计 | 第51页 |
4.3.2 软件界面设计 | 第51-52页 |
4.3.3 软件界面实现 | 第52-55页 |
4.4 仿真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 第55-57页 |
4.4.1 仿真软件与ANSYS的接 | 第55-56页 |
4.4.2 材料库与仿真软件的接 | 第56-57页 |
4.5 仿真算例与结果比较 | 第57-60页 |
4.5.1 算例 | 第57页 |
4.5.2 结果比较 | 第57-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1-3 型压电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 第62-76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材料相 | 第62-64页 |
5.2.1 压电相材料 | 第62-63页 |
5.2.2 聚合物相材料 | 第63-64页 |
5.3 材料对性能的影响 | 第64-68页 |
5.3.1 相对介电常数 | 第64-65页 |
5.3.2 声阻抗率 | 第65-66页 |
5.3.3 纵波波速 | 第66-67页 |
5.3.4 厚度机电耦合系数 | 第67-68页 |
5.4 压电柱宽厚比对性能的影响 | 第68-74页 |
5.4.1 模态 | 第68-70页 |
5.4.2 表面位移 | 第70-72页 |
5.4.3 谐振频率与反谐振频率 | 第72-73页 |
5.4.4 纵波波速 | 第73页 |
5.4.5 厚度机电耦合系数 | 第73-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总结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85页 |
1.基本情况 | 第84页 |
2.教育背景 | 第84页 |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