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磁流变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及其面向衬套的应用仿真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课题提出第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磁流变弹性体简介第13-15页
        1.2.2 磁流变弹性体力学性能表征的研究第15-17页
        1.2.3 磁流变弹性体力学特性模型的研究第17页
        1.2.4 磁流变弹性体衬套第17-19页
        1.2.5 研究现状总结第19页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9-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论文结构第20-23页
第2章 磁流变弹性体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第23-43页
    2.1 概述第23页
    2.2 磁流变弹性体样件制备第23-28页
        2.2.1 磁流变弹性体样件制备方案第23-26页
        2.2.2 磁流变弹性体模具设计制造第26页
        2.2.3 磁流变弹性体预结构化装置设计制造第26-28页
        2.2.4 磁流变弹性体样件第28页
    2.3 磁流变弹性体力学性能试验测试第28-41页
        2.3.1 磁流变弹性体试验装置设计第28-29页
        2.3.2 磁流变弹性体静态压缩力学性能试验第29-32页
        2.3.3 磁流变弹性体动态压缩力学性能试验第32-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3章 磁流变弹性体力学特性模型研究第43-67页
    3.1 概述第43页
    3.2 磁流变弹性体超弹性力学特性模型研究第43-51页
        3.2.1 Mooney-Rivlin模型第44-45页
        3.2.2 Neo-Hookean模型第45-46页
        3.2.3 Yeoh模型第46页
        3.2.4 磁流变弹性体超弹性本构模型第46-49页
        3.2.5 磁流变弹性体样件单轴压缩试验有限元仿真分析第49-51页
    3.3 磁流变弹性体粘弹性力学特性模型研究第51-66页
        3.3.1 经典整数阶粘弹性本构模型第52-56页
        3.3.2 磁流变弹性体粘弹性本构模型第56-62页
        3.3.3 磁流变弹性体样件动态定点试验有限元仿真分析第62-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衬套刚度特性对整车性能的影响第67-75页
    4.1 概述第67页
    4.2 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评价方法第67-68页
        4.2.1 平顺性评价方法第67-68页
        4.2.2 操纵稳定性评价方法第68页
    4.3 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第68-71页
        4.3.1 Adams/Car整车模型第68-70页
        4.3.2 衬套刚度对整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第70-71页
    4.4 悬架衬套刚度灵敏度分析第71-73页
        4.4.1 灵敏度分析方法概述第71-72页
        4.4.2 灵敏度分析计算方法第72页
        4.4.3 衬套刚度灵敏度分析第72-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磁流变弹性体衬套结构设计及其应用仿真第75-91页
    5.1 概述第75页
    5.2 磁流变弹性体衬套结构设计第75-81页
        5.2.1 磁流变弹性体衬套结构第75-77页
        5.2.2 磁流变弹性体衬套结构参数确定第77-79页
        5.2.3 磁流变弹性体衬套磁场有限元仿真第79-81页
    5.3 磁流变弹性体衬套有限元建模及仿真第81-87页
        5.3.1 磁流变弹性体衬套有限元建模第81-83页
        5.3.2 磁流变弹性体衬套有限元模型仿真第83-85页
        5.3.3 磁流变弹性体衬套刚度数学模型第85-87页
    5.4 磁流变弹性体衬套对整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第87-89页
    5.5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1-93页
    6.1 全文总结第91-92页
    6.2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增压直喷发动机配气机构设计
下一篇:废气再循环对氢气汽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