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的核心特质与借鉴价值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导论 | 第8-12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 (二)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一、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特质 | 第12-22页 |
| (一) 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的源起 | 第12-17页 |
| 1、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形成的依据 | 第12-15页 |
| 2、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的逻辑体系 | 第15-17页 |
| (二) 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 第17-20页 |
| 1、职业伦理是集体意识的体现 | 第18页 |
| 2、职业伦理的核心是公共精神 | 第18-19页 |
| 3、职业伦理是宗教的理性替代物 | 第19-20页 |
| (三) 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的特质 | 第20-22页 |
| 1、职业伦理的规范性 | 第20页 |
| 2、职业伦理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 3、职业伦理的依赖性 | 第21-22页 |
| 二、当代中国借鉴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的前提性分析 | 第22-34页 |
| (一) 涂尔干主义的实践成果 | 第22-23页 |
| (二) 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23-24页 |
| (三) 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的借鉴条件 | 第24-25页 |
| (四) 当代中国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 第25-30页 |
| 1、诚信不足:商业领域的职业道德缺失 | 第26-27页 |
| 2、尸位素餐: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 | 第27-28页 |
| 3、行风不正:医生教师的职业道德缺失 | 第28-29页 |
| 4、触及底线:新闻领域的职业道德缺失 | 第29-30页 |
| (五) 当代中国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 第30-34页 |
| 1、现代化发展对职业伦理的负面影响 | 第30-31页 |
| 2、法律制度监管不力 | 第31-32页 |
| 3、职业道德建设理论的自身不足 | 第32-34页 |
| 三、涂尔干职业伦理观对当前我国职业道德建设的启示 | 第34-43页 |
| (一) 教育培育:注重学校职业道德教育 | 第34-37页 |
| 1、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 | 第34-35页 |
| 2、完善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 第35-37页 |
| (二) 以法辅德: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 | 第37-40页 |
| 1、法律是道德“看得见的符号” | 第37-38页 |
| 2、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具体措施 | 第38-40页 |
| (三) 法团整合:加强职业共同体内部建设 | 第40-43页 |
| 1、完善职业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 2、完善职业共同体建设的具体措施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注释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