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关键词的界定 | 第11-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16-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工具 | 第16-18页 |
1.4.3 被试的选取 | 第18-19页 |
1.4.4 测试、评卷、访谈与调查程序 | 第19页 |
1.4.5 评分标准的制定 | 第19-2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SOLO分类理论 | 第21-23页 |
2.1.1 SOLO分类理论介绍 | 第21-22页 |
2.1.2 SOLO分类理论的应用 | 第22-23页 |
2.2 双位编码评分技术 | 第23-27页 |
2.2.1 双位编码简介 | 第23-25页 |
2.2.2 双位编码的应用 | 第25-27页 |
3. 两种评分方法的质性比较 | 第27-34页 |
3.1 评价理念 | 第27页 |
3.2 评分标准框架的建立过程 | 第27-28页 |
3.2.1 SOLO评分标准的建立 | 第27-28页 |
3.2.2 双位编码评分标准的建立 | 第28页 |
3.3 评分标准框架等级水平比较分析 | 第28-30页 |
3.4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 第30-34页 |
4. 两种评分方法的量化比较 | 第34-59页 |
4.1 两种评分方法的评分结果统计 | 第34-40页 |
4.2 评分者间的信度比较 | 第40-49页 |
4.2.1 相关系数分析比较 | 第40-45页 |
4.2.2 具体编码分析比较 | 第45-49页 |
4.3 两种评分方法的评分结果对物理教学的指导比较 | 第49-52页 |
4.4 两种评分结果对于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的有效性比较 | 第52-56页 |
4.5 SOLO分类理论在物理开放性试题评分的适用性分析 | 第56页 |
4.6 两种评分方法的评价 | 第56-59页 |
4.6.1 评分者的评价 | 第56-57页 |
4.6.2 有经验的物理教师的评价 | 第57-59页 |
5. 结果讨论与建议 | 第59-6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5.2 对物理开放题及其评分的建议 | 第60-61页 |
5.3 对物理教学的建议 | 第61页 |
5.4 讨论与反思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85页 |
附录一:评分标准 | 第65-77页 |
附录二 访谈记录选段 | 第77-84页 |
附录三 测试过程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