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二、研究对象及区域的界定 | 第11-12页 |
三、研究的起点与空间 | 第12-15页 |
四、研究方法及资料处理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宋代秀州地域社会及其发展 | 第17-22页 |
一、秀州的历史沿革 | 第17-18页 |
二、水乡平原的开发 | 第18-19页 |
三、由尚武转而趋文:秀州地域文化的转型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宋代秀州望族世系门祚述略 | 第22-44页 |
一、凡例 | 第22-23页 |
二、嘉兴之部 | 第23-30页 |
三、华亭之部 | 第30-35页 |
四、海盐之部 | 第35-39页 |
五、崇德之部 | 第39-41页 |
六、宋代秀州望族的群体特征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宋代秀州的望族与科举 | 第44-60页 |
一、海盐当湖鲁氏家族之科宦史 | 第44-50页 |
二、宋代秀州的望族及其仕宦 | 第50-54页 |
三、教育扩张与考试竞争:宋代秀州的士人与举业 | 第54-59页 |
(一) 宋代秀州文教的推广 | 第55-57页 |
(二) 困苦力学:秀州士入的共同经历 | 第57-59页 |
四、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宋代秀州望族婚宦述论 | 第60-70页 |
一、婚姻的缔结及其转向 | 第60-65页 |
(一) 表亲婚与世婚制 | 第60-61页 |
(二) 门第相当:望族间的婚姻 | 第61-62页 |
(三) 家族盛衰与婚姻转向 | 第62-65页 |
二、秀州望族婚姻缔结的地理特点 | 第65-68页 |
(一) 秀州望族婚姻的地域性 | 第65-67页 |
(二) 政治沉浮与婚姻圈的伸缩 | 第67-68页 |
三、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宋代秀州望族与社会变迁 | 第70-81页 |
一、地域社会的公共空间(上):信仰视角下的祠庙与寺院 | 第71-75页 |
(一) 秀州的祠庙、寺院 | 第71-72页 |
(二) 望族对祠庙、寺院活动的参与 | 第72-75页 |
(三) 信仰秩序中所呈现的望族与地方社会 | 第75页 |
二、地域社会的公共空间(下):公共设施与学校教育 | 第75-80页 |
(一) 公益事业的发起:公共设施与学校教育 | 第75-80页 |
(二) 望族之于秀州公益事业 | 第80页 |
三、小结:秀州望族与社会变迁 | 第80-81页 |
总结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1:宋代海盐鲁氏家族世系关系(进士部分) | 第87-88页 |
附录2:《至元嘉禾志》所见宋代秀州士人登科名录 | 第88-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后记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