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网络谣言概述 | 第12-19页 |
(一) 谣言的概念 | 第12页 |
(二) 网络谣言的概念 | 第12-13页 |
(三) 网络谣言的特征 | 第13-15页 |
1. 网络谣言辨别难度增大 | 第13页 |
2. 网络谣言传播工具的多样化 | 第13-14页 |
3. 网络谣言传播者与接受者同体 | 第14页 |
4. 网络谣言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 第14-15页 |
6. 牟利性网络谣言出现 | 第15页 |
(四) 网络谣言的分类 | 第15-19页 |
1. 网络政治类谣言 | 第16页 |
2. 网络经济类谣言 | 第16-17页 |
3. 网络生活类谣言 | 第17页 |
4. 网络人物类谣言 | 第17-19页 |
二、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危害及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19-22页 |
(一) 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 | 第19-20页 |
1. 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发展成熟 | 第19页 |
2. 转型期社会焦虑的普遍存在 | 第19页 |
3. 互联网信息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 | 第19-20页 |
4. 网民整体素质不高 | 第20页 |
(二) 网络谣言的危害 | 第20-21页 |
(三) 网络谣言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三、中国法律对网络谣言的规制 | 第22-26页 |
(一) 中国规制网络谣言的法律规范分析 | 第22-23页 |
1. 民法法律规范分析 | 第22页 |
2. 刑法法律规范分析 | 第22-23页 |
3. 行政法法律规范分析 | 第23页 |
(二) 目前中国网络谣言法律规制上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1. 规制网络谣言的法律规范体系不完备 | 第24页 |
2. 对网络谣言的监管体制不健全 | 第24-25页 |
3. 对网络谣言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惩戒不严 | 第25-26页 |
四、美国、韩国法律关于网络谣言的规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第26-29页 |
(一) 美国法律对网络谣言的规制 | 第26-27页 |
(二) 韩国法律对网络谣言的规制 | 第27页 |
(三) 美国、韩国法律关于网络谣言的规制对中国的启示 | 第27-29页 |
五、中国网络谣言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29-41页 |
(一) 明确保障网络言论自由与规制网络谣言的界限 | 第29-31页 |
1. 主观的心理态度 | 第29页 |
2. 网络言论的性质 | 第29-30页 |
3. 客观后果 | 第30-31页 |
(二) 完善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 | 第31-33页 |
1. 完善刑事立法 | 第31-32页 |
2. 提高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期 | 第32页 |
3. 增强刑法法律条文的明确性 | 第32-33页 |
(三) 完善网络谣言的民法规制 | 第33-35页 |
1. 加强法律对侵害名誉权行为的规制 | 第33页 |
2. 增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 | 第33-35页 |
(四) 完善网络谣言的行政法规制 | 第35-37页 |
1.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第35-36页 |
2. 实现公众参与常规化 | 第36页 |
3. 强化政府相关职能 | 第36-37页 |
(五) 推行网络实名制 | 第37-39页 |
1. 推行网络实名制的益处 | 第37-38页 |
2. 审慎推行网络实名制 | 第38-39页 |
(六) 加强互联网行业及网民自律 | 第39-41页 |
1. 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 | 第39页 |
2. 加强网民自律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