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游国恩楚辞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12-22页
第1章 游国恩楚辞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22-64页
    1.1 游国恩楚辞学思想根源第23-56页
        1.1.1 游国恩楚辞学与传统学术思想第24-35页
        1.1.2 游国恩楚辞学与时代学术特征第35-44页
        1.1.3 游国恩楚辞学与个人生活经历第44-56页
    1.2 游国恩楚辞学思想演进轨迹第56-64页
        1.2.1 古史辨派的影响第56-59页
        1.2.2 民族文化的复兴第59-61页
        1.2.3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61-64页
第2章 游国恩楚辞学体系构建第64-162页
    2.1 楚辞学作家论第65-97页
        2.1.1 屈原论第65-91页
        2.1.2 宋玉论第91-97页
    2.2 楚辞作品考论第97-137页
        2.2.1 屈赋作品考论第97-110页
        2.2.2 宋玉作品考论第110-137页
    2.3 楚辞学文献论第137-144页
        2.3.1 楚辞的流传和编辑考论第137-139页
        2.3.2 楚辞注本论第139-144页
    2.4 楚辞史学论第144-162页
        2.4.1 楚辞源论第144-155页
        2.4.2 楚辞流论第155-162页
第3章 游国恩楚辞学艺术审美论第162-188页
    3.1 楚辞艺术论第162-173页
        3.1.1 比兴论第162-170页
        3.1.2 赋体论第170-173页
    3.2 楚辞审美论第173-188页
        3.2.1 楚辞之审美情感体验第173-179页
        3.2.2 楚辞之审美形式蕴藉第179-188页
第4章 游国恩纂义体例论第188-208页
    4.1 纂义体例述评第189-200页
        4.1.1 纂义体例的优点第189-194页
        4.1.2 纂义体例的遗憾第194-200页
    4.2 纂义体例与闻一多校注的比较第200-208页
第5章 游国恩楚辞学学术个性第208-222页
    5.1 植根乾嘉学派第208-211页
    5.2 立足现代意识第211-218页
    5.3 “平正通达”第218-222页
第6章 游国恩对楚辞学的影响第222-232页
    6.1 楚辞学研究理念第222-223页
    6.2 楚辞学研究方法第223-229页
    6.3 楚辞学研究使命第229-232页
结语第232-234页
附录 游国恩年谱第234-238页
参考文献第238-250页
致谢第250-2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252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第252页

论文共2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UDA的离散元法DEM实现方法的改进
下一篇:影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发展动力的因素分析--以常德市桃源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