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神经精神病科论文

于氏头穴项区丛刺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缩略词表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0-20页
    1 祖国医学对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研究第10-15页
        1.1 中风的概念与病因病机第10-12页
            1.1.1 概念第10页
            1.1.2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第10-12页
        1.2 吞咽障碍的概念及病因病机第12-13页
        1.3 治疗方法第13-15页
            1.3.1 中药治疗第13-14页
            1.3.2 针刺治疗方法第14-15页
    2 现代医学对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研究第15-20页
        2.1 吞咽障碍的生理分期及神经生理、病理基础第15-16页
            2.1.1 认知期第15页
            2.1.2 准备期第15页
            2.1.3 口腔期第15-16页
            2.1.4 咽期第16页
            2.1.5 食管期第16页
        2.2 吞咽障碍定义及临床表现第16-17页
            2.2.1 准备期和口腔期第16页
            2.2.2 咽期第16-17页
        2.3. 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病理基础第17-18页
            2.3.1 脑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症状第17页
            2.3.2 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神经机制第17-18页
        2.4 治疗方法第18-20页
            2.4.1 康复训练第18页
            2.4.2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第18-20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0-29页
    1 临床资料第20-21页
        1.1 一般资料第20页
        1.2 诊断标准第20页
            1.2.1 脑出血诊断标准第20页
            1.2.2 脑出血后吞咽障碍诊断标准第20页
            1.2.3 卒中后吸入性肺炎诊断标准第20页
        1.3 纳入标准第20页
        1.4 排除标准第20-21页
        1.5 脱落标准第21页
        1.6 剔除标准第21页
        1.7 中止临床观察标准第21页
    2 研究方法第21-23页
        2.1 治疗组第21-23页
        2.2 对照组第23页
        2.3 临床评估第23页
            2.3.1 评估时点第23页
            2.3.2 疗效评估标准第23页
        2.4 统计学方法第23页
    3 观察结果第23-29页
        3.1 病例脱落第24页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的变化及疗效评价(表2、表3、表4、表5)第24-27页
        3.3 两组患者胃腔定植菌咽部逆向定植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对比观察。 (表6)第27-29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29-39页
    1 立论依据第29-31页
    2 选穴依据第31-33页
        2.1 风池穴第31-32页
        2.2 自定义穴第32页
        2.3 于氏头穴丛刺针法理论第32-33页
    3 针刺操作手法探讨第33-35页
        3.1 针刺方向及进针深度第33页
        3.2 得气及手法第33-34页
        3.3 针刺刺激的定量化第34-35页
    4 疗效评定方法的选择第35-36页
    5 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相关讨论第36-37页
    6 问题与展望第37-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致谢第44-45页
附录第45-49页
个人简历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立交桥与地铁站共站位条件下施工顺序对车站变形及内力的影响
下一篇:岩溶地基中不同模式的岩溶顶板的稳定性分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