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旋流器钻井岩屑分离效果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水力旋流器概况 | 第8页 |
1.2 水力旋流器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1.2.1 水力旋流器的理论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2.2 水力旋流器的实验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3 水力旋流器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4页 |
第2章 水力旋流器固-液分离理论分析 | 第14-27页 |
2.1 流体分类 | 第14-19页 |
2.1.1 牛顿流体 | 第14-15页 |
2.1.2 非牛顿流体 | 第15-19页 |
2.2 固液两相流基本知识 | 第19-20页 |
2.2.1 密度 | 第19页 |
2.2.2 浓度 | 第19-20页 |
2.2.3 粘度 | 第20页 |
2.3 水力旋流器湍流流场 | 第20-23页 |
2.3.1 涡流运动基本介绍 | 第21页 |
2.3.2 旋转基本方程 | 第21页 |
2.3.3 自由涡运动基本方程 | 第21-22页 |
2.3.4 强制涡运动基本方程 | 第22-23页 |
2.4 水力旋流器操作参数对分离效果的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2.5 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对分离效果的理论分析 | 第24-25页 |
2.6 钻井物料参数对分离效果的理论分析 | 第25-26页 |
2.6.1 钻井液种类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2.6.2 岩屑体积浓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26页 |
2.6.3 岩屑粒度分布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水力旋流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 第27-36页 |
3.1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3.2 工程实际与计算模型之间的简化 | 第29页 |
3.3 数值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29-33页 |
3.3.1 模拟步骤 | 第29-30页 |
3.3.2 模拟条件 | 第30-31页 |
3.3.3 模型验证 | 第31-33页 |
3.4 水力旋流器数值计算步骤 | 第33-34页 |
3.4.1 数值计算步骤与模型 | 第33页 |
3.4.2 数值计算条件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水力旋流器固-液分离数值正交试验 | 第36-59页 |
4.1 数值正交试验 | 第36-37页 |
4.1.1 因素与水平 | 第36-37页 |
4.1.2 选择正交表及表头设计 | 第37页 |
4.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58页 |
4.2.1 入口压力降的数值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6页 |
4.2.2 底流水流比的数值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4.2.3 分离粒度的数值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水力旋流器固-液分离效果分析 | 第59-76页 |
5.1 各显著因素对入口压力降的影响 | 第59-64页 |
5.1.1 岩屑体积浓度对入口压力降的影响 | 第59-62页 |
5.1.2 入口速度对入口压力降的影响 | 第62-63页 |
5.1.3 钻井液种类对入口压力降的影响 | 第63-64页 |
5.2 各显著因素对底流水量比的影响 | 第64-67页 |
5.2.1 交互作用A×E对底流水量比的影响 | 第65页 |
5.2.2 交互作用B×E对底流水量比的影响 | 第65-66页 |
5.2.3 操作压力对底流水量比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 各显著因素对分离粒度的影响 | 第67-71页 |
5.3.1 岩屑体积浓度对分离粒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2 速度对分离粒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3 岩屑粒度分布对分离粒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5.3.4 钻井液种类对分离粒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5.4 各显著因素对分级效率的影响 | 第71-75页 |
5.4.1 岩屑体积浓度对分级效率曲线的影响 | 第71-72页 |
5.4.2 钻井液种类对分级效率的影响 | 第72-73页 |
5.4.3 岩屑粒度分布对分级效率的影响 | 第73-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水力旋流器现场操作参数调节与控制 | 第76-83页 |
6.1 给料泵的特性曲线与最佳工作点 | 第76-78页 |
6.2 水力旋流器现场操作参数调节与控制范例分析 | 第78-82页 |
6.2.1 钻井液种类更换后的调节与控制 | 第78-79页 |
6.2.2 钻井岩屑体积浓度变化后的调节与控制 | 第79-80页 |
6.2.3 钻井岩屑粒度分布变化后的调节与控制 | 第80-8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结论 | 第83-84页 |
7.2 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