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5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企业法人治理的内涵和模式 | 第19-25页 |
2.1 法人治理结构的定义 | 第19页 |
2.2 法人治理结构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2.3 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容 | 第20-22页 |
2.3.1 股权结构 | 第20-21页 |
2.3.2 董事会 | 第21页 |
2.3.3 监事会 | 第21-22页 |
2.4 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 | 第22-25页 |
2.4.1 英美模式 | 第22页 |
2.4.2 日德模式 | 第22-23页 |
2.4.3 国外国企治理模式 | 第23-24页 |
2.4.4 省管企业治理模式 | 第24-25页 |
第3章 省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现状 | 第25-29页 |
3.1 企业概况 | 第25-26页 |
3.1.1 产权结构 | 第25页 |
3.1.2 行业结构 | 第25页 |
3.1.3 资产规模 | 第25-26页 |
3.1.4 经济效益 | 第26页 |
3.2 治理现状 | 第26-29页 |
3.2.1 股权结构现状 | 第26页 |
3.2.2 董事会现状 | 第26-27页 |
3.2.3 监事会现状 | 第27-29页 |
第4章 省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存在问题 | 第29-34页 |
4.1 存在问题 | 第29-31页 |
4.1.1 法人治理结构和国家股股东权利的执行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4.1.2 公司运作的“内部人控制”和“关键人模式” | 第30页 |
4.1.3 出资人履行职责存在不到位或越位现象 | 第30-31页 |
4.1.4 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实际运行质量比较差 | 第31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4.2.1 权力配置失效 | 第31-32页 |
4.2.2 制衡功能失效 | 第32页 |
4.2.3 监督协调失效 | 第32-34页 |
第5章 健全省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 第34-39页 |
5.1 优化股权结构、实现有效制衡 | 第34-35页 |
5.1.1 强力推进省管国有企业改革 | 第34页 |
5.1.2 对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 | 第34-35页 |
5.1.3 实现股权结构的合理分散、有效制衡 | 第35页 |
5.2 完善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董事会 | 第35-37页 |
5.2.1 强化董事会的协调运转 | 第35页 |
5.2.2 强化董事会制度规范性建设 | 第35-36页 |
5.2.3 理清董事会与总经理的责任和关系 | 第36页 |
5.2.4 形成董事会奖惩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 第36-37页 |
5.3 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审计职能 | 第37-39页 |
5.3.1 加强监事会的监督,探索新型委派形式 | 第37页 |
5.3.2 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规范运作 | 第37-38页 |
5.3.3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 第38-3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9-42页 |
6.1 结论 | 第39-41页 |
6.1.1 健全监管机制,完善整体治理结构 | 第39页 |
6.1.2 规范董事会运作,充分发挥其作用 | 第39页 |
6.1.3 完善外部董事制度,提高董事整体功能 | 第39页 |
6.1.4 探索有效监督形式,发挥监事会作用 | 第39-40页 |
6.1.5 提高经理层执行力,营造经理合法权威 | 第40页 |
6.1.6 重视党组织在治理结构中核心作用 | 第40页 |
6.1.7 要有针对性探索省管企业有效治理措施 | 第40-41页 |
6.2 评价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附件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