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基础科学论文--水力学论文--河渠水力学论文

平底突扩断面渠道的水力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第11-14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存在问题第14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平底突扩断面渠道水跃共轭水深理论公式推导第16-24页
    2.1 共轭水深理论公式第16-17页
    2.2 回流区平均水深h_3确定第17-20页
        2.2.1 不同学者对h_3的假定第17页
        2.2.2 本文对h_3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假定第17-18页
        2.2.3 修正系数K的确定第18-20页
    2.3 共轭水深比η与跃尾断面水深h_2的求解第20页
    2.4 公式对比验证第20-23页
        2.4.1 Rajaratnam对S水跃研究试验实测资料数据验证第20-22页
        2.4.2 卢士强实测数据中ε =1.2、1.5、2、3 四个工况试验资料验证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平底突扩断面渠道水跃长度公式推导第24-33页
    3.1 水跃长度定义第24-25页
    3.2 突然扩散型水跃长度影响因素的量纲分析第25-28页
        3.2.1 量纲分析第25-26页
        3.2.2 水跃长度影响因素第26-27页
        3.2.3 突扩水跃长度影响因素π定理分析第27-28页
    3.3 突扩水跃长度公式系数k 的假定第28-30页
    3.4 突扩水跃长度l_j确定第30页
    3.5 公式验证第30-32页
    3.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平底突扩断面渠道消能率计算分析第33-44页
    4.1 水跃消能率研究现状概述第33-34页
    4.2 突然扩散型水跃消能率公式推导第34-36页
        4.2.1 水跃段能量损失计算第34-35页
        4.2.2 跃后段能量损失计算第35页
        4.2.3 水跃的总能量损失计算第35页
        4.2.4 水跃的消能效率计算第35-36页
    4.3 水跃的消能效率计算公式应用第36-43页
        4.3.1 上游渠道佛劳德数Fr_1对消能率K_j的影响分析第36-41页
        4.3.2 共轭水深比η 对消能率K_j的影响分析第41-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平底突扩断面渠道水跃数值模拟分析第44-55页
    5.1 计算模型及控制方程第44-46页
        5.1.1 VOF模型第44-45页
        5.1.2 k-ε模型第45页
        5.1.3 连续性方程(笛卡尔坐标系)第45页
        5.1.4 动量方程(笛卡尔坐标系)第45-46页
        5.1.5 离散方式第46页
    5.2 数值模拟结果第46-54页
        5.2.1 同一扩散比ε及闸门开启高度ε下,水流流速及流态分析第47-49页
        5.2.2 扩散比对水流流速及流态的影响分析第49-52页
        5.2.3 扩散比与回流形态之间的关系第52-54页
    5.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6.1 结论第55-56页
    6.2 展望与建议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第59-79页
致谢第79-80页
作者简介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貂阿留申病毒(ADV)VP2蛋白体外表达与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下一篇: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