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基本理论 | 第15-18页 |
2.1.1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2 产业转型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2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评价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2.2.1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 第18-19页 |
2.2.2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实证研究 | 第19-20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基于熵值法的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评价体系构建 | 第22-28页 |
3.0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2-23页 |
3.1 熵值评估法简介 | 第23-24页 |
3.1.1 熵值法的基本原理 | 第23页 |
3.1.2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评价值的计算 | 第23-24页 |
3.2 基于熵值法的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28页 |
3.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4-25页 |
3.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28页 |
第四章 基于熵值法的山西省产业转型评价研究 | 第28-38页 |
4.1 山西省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28-29页 |
4.2 山西省产业转型的整体评价 | 第29-33页 |
4.2.1 数据的收集及标准化 | 第29-30页 |
4.2.2 评价指标的计算 | 第30-31页 |
4.2.3 综合得分的计算 | 第31-32页 |
4.2.4 计算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 第32-33页 |
4.3 地市产业转型评价 | 第33-38页 |
4.3.1 数据收集及无量纲化处理 | 第34页 |
4.3.2 评价过程 | 第34-36页 |
4.3.3 计算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山西省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 第38-43页 |
5.1 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 | 第38-40页 |
5.2 体制机制改革 | 第40-41页 |
5.3 加强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9-50页 |
承诺书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