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资源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3.1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第11-15页
        1.3.2 生态足迹法研究综述第15-18页
        1.3.3 文献述评第18页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论文框架图第19-20页
    1.5 研究方法第20-21页
2 相关基础理论第21-29页
    2.1 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理论第21-23页
        2.1.1 资源型城市的内涵第21-22页
        2.1.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2-23页
    2.2 土地利用可持续内涵第23-25页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5页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第25页
        2.3.2 对土地利用的指导意义第25页
    2.4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第25-26页
        2.4.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内涵第25-26页
        2.4.2 对土地利用的指导意义第26页
    2.5 生态经济理论第26-29页
        2.5.1 生态经济学理论内涵第26页
        2.5.2 对土地利用的指导意义第26-29页
3 生态足迹理论及计算方法第29-33页
    3.1 生态足迹理论第29-30页
        3.1.1 生态足迹法前提假设第29页
        3.1.2 生态足迹基本概念第29-30页
    3.2 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第30-31页
    3.3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第31-33页
4 晋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33-39页
    4.1 晋城市概况第33-35页
        4.1.1 自然地理第33页
        4.1.2 自然资源第33-34页
        4.1.3 经济社会条件第34-35页
    4.2 晋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第35-39页
        4.2.1 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第35-36页
        4.2.2 晋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分析第36-39页
5 基于“国家公顷”的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第39-53页
    5.1 数据来源第39页
    5.2 晋城市2013年生态足迹计算第39-46页
        5.2.1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的确定第39-42页
        5.2.2 晋城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算第42-45页
        5.2.3 晋城市生态盈亏结果分析第45-46页
    5.3 晋城市 2004-2013生态足迹计量第46-49页
        5.3.1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第46-47页
        5.3.2 晋城市 2004-201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第47-49页
    5.4 生态足迹的相关指标分析第49-51页
    5.5 晋城市生态足迹的移动平均预测第51-53页
6 晋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第53-61页
    6.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第53-54页
    6.2 晋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计算及分析第54-56页
    6.3 晋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制约因素分析第56-57页
    6.4 对策建议第57-61页
        6.4.1 构建特色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第57页
        6.4.2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第57-58页
        6.4.3 实现产业升级与促进产业转型第58-59页
        6.4.4 合理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政策第59-6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7.1 结论第61页
    7.2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沪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调查分析
下一篇:脉冲随机时滞非线性系统的p阶矩稳定性与几乎必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