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10-15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 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 2. 历史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 3. 归纳总结研究法 | 第13-14页 |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编写与基本情况 | 第15-21页 |
| 第一节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写作背景 | 第15-18页 |
| 1. 统一联共(布)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 第15-16页 |
| 2. 斯大林确立其理论权威 | 第16-17页 |
| 3. 新兴社会主义国家迫切需要理论指导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形成与内容 | 第18-21页 |
| 1.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形成 | 第18-19页 |
| 2.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课书》的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背景与基本情况 | 第21-27页 |
| 第一节 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社会背景 | 第21-24页 |
| 1. 理论背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知识准备不足 | 第21-22页 |
| 2. 现实动因:"三面红旗"引发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 第22-23页 |
| 3. 深层原因:苏联模式弊病的初步显现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 1. 学习苏联《政治经济教科书》的号召 | 第25页 |
| 2. 组织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学习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主要内容 | 第27-40页 |
| 第一节 中央领导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思考 | 第27-32页 |
| 1.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 | 第27-28页 |
| 2.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考 | 第28-29页 |
| 3.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考 | 第29-30页 |
| 4. 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规律作用的思考 | 第30-31页 |
| 5. 关于农、重、轻工业比例关系的思考 | 第31-32页 |
| 第二节 理论界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思考 | 第32-40页 |
| 1. 关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问题 | 第32-33页 |
| 2.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 | 第33-36页 |
| 3.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物质奖励问题 | 第36-37页 |
| 4.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问题 | 第37-38页 |
| 5. 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思想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历史的回顾与审视 | 第40-45页 |
| 第一节 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多重意味 | 第40-42页 |
| 1. 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 第40-41页 |
| 2. 历史的局限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越了苏联模式 | 第42-45页 |
| 1. 突破了苏联模式的体制束缚 | 第43页 |
| 2.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 理论专著 | 第45页 |
| 期刊论文 | 第45-47页 |
| 报纸文献 | 第47-48页 |
| 学位论文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