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2页 |
1.1 太阳能的利用 | 第8-9页 |
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简介 | 第9-10页 |
1.3 酞菁类化合物简介 | 第10-12页 |
1.3.1 酞菁的结构与性质 | 第10-11页 |
1.3.2 酞菁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4 银纳米粒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 第12-13页 |
1.5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 第13-15页 |
1.5.1 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与性质 | 第13-14页 |
1.5.2 多金属氧酸盐在光电转换领域的应用 | 第14-15页 |
1.6 选题依据及目的 | 第15-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2页 |
第二章 多酸对酞菁敏化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22-33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3页 |
2.2.2 PW_(12)/TiO_2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3 DSSC的制备 | 第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28页 |
2.3.1 光阳极的组成与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2.3.2 光阳极的形貌表征 | 第25-26页 |
2.3.3 电池光伏性能的研究 | 第26页 |
2.3.4 电池光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第三章 多酸-银纳米粒子对酞菁敏化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33-41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3页 |
3.2.2 PW_(12)-AgNP/TiO_2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3 DSSC的制备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3.3.1 多酸银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34-35页 |
3.3.2 光阳极的形貌表征 | 第35-36页 |
3.3.3 电池光伏性能的研究 | 第36-37页 |
3.3.4 电池光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第四章 Keggin型钨系列多金属氧酸盐的光电导性质及气敏性能的研究 | 第41-53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1-42页 |
4.2.2 光电导器件的制备 | 第4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4.3.1 多酸的种类及纯度的表征 | 第42-45页 |
4.3.2 固体漫反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45-46页 |
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6-47页 |
4.3.4 多酸光电导器件的 I-V 曲线 | 第47-48页 |
4.3.5 多酸光电导器件的 I-t 曲线 | 第48-49页 |
4.3.6 PW_(12)的气敏性能研究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