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 比较法、文本细读和古典诗歌的契合 | 第17-23页 |
1.1 比较法提出的背景 | 第17-18页 |
1.1.1 有效性文本解读方法的缺乏 | 第17页 |
1.1.2 过时教育模式的泛滥 | 第17-18页 |
1.2 比较法在文本细读中的地位 | 第18-19页 |
1.3 比较文本细读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适用性 | 第19-23页 |
2.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文本细读教学现状分析 | 第23-38页 |
2.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2.1.1 调查的背景 | 第23页 |
2.1.2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 第23-24页 |
2.2 调查结果统计 | 第24-35页 |
2.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第24-30页 |
2.2.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第30-35页 |
2.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3. 比较法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文本细读中的运用 | 第38-53页 |
3.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分类 | 第38-40页 |
3.2 古典诗歌文本细读比较的方面 | 第40-42页 |
3.3 古典诗歌文本细读中比较点的设计方法 | 第42-45页 |
3.3.1 设计比较点要有启发性 | 第43页 |
3.3.2 设计比较点要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 | 第43-44页 |
3.3.3 设计比较点要具有灵活性 | 第44-45页 |
3.4 比较法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文本细读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 | 第45-50页 |
3.4.1 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 | 第45-48页 |
3.4.2 群文阅读法和互文阅读法 | 第48-49页 |
3.4.3 文本内部比较法和文本之间比较法 | 第49-50页 |
3.5 比较法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文本细读中运用的原则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一 | 第57-63页 |
附录二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