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人体生理学论文--神经生理学论文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早期失聪后脑跨模态重塑机制的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7页
        1.1.1 听觉皮层的生理结构第11-13页
        1.1.2 听觉皮层的跨模态信息处理第13-15页
        1.1.3 听觉剥夺后的听觉皮层可塑性第15-16页
        1.1.4 大脑的功能分离与整合第16-17页
    1.2 研究思路第17-20页
        1.2.1 早期失聪引起听觉皮层功能重塑的可能性第17-18页
        1.2.2 初级听觉皮层参与功能重塑的可能性第18页
        1.2.3 早期失聪引起信息连接通路重塑的可能性第18-19页
        1.2.4 早期失聪引起脑网络拓扑属性改变的可能性第19页
        1.2.5 失聪临床信息对大脑可塑性的影响第19-20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第20-21页
第二章 早期失聪引起听觉皮层可塑性的实验设计第21-31页
    2.1 脑成像简介第21-25页
        2.1.1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第22-24页
        2.1.2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特点第24页
        2.1.3 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第24-25页
    2.2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设计第25-28页
        2.2.1 变量归属条件第25-27页
        2.2.2 组块设计的基本原理第27页
        2.2.3 事件相关设计的基本原理第27-28页
    2.3 工作记忆任务的实验范式及特点第28-31页
        2.3.1 工作记忆的原理及组成结构第28-29页
        2.3.2 工作记忆任务的经典范式第29-31页
第三章 视觉空间工作记忆诱发听觉皮层的功能重塑第31-67页
    3.1 实验设计与材料方法第31-46页
        3.1.1 研究对象第31-32页
        3.1.2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刺激程序及内容第32-34页
        3.1.3 影像数据采集第34-35页
        3.1.4 功能数据预处理第35-36页
        3.1.5 基于体素水平的激活区域检测分析方法第36-43页
        3.1.6 基于大脑感兴趣区域水平的行为学分析第43-45页
        3.1.7 基于大脑体素水平的行为学分析第45页
        3.1.8 基于实验任务绩能和临床分析的统计方法第45-46页
    3.2 结果第46-59页
        3.2.1 人口统计学及认知任务行为学结果第46-47页
        3.2.2 大脑激活共同区检测分析结果第47-48页
        3.2.3 大脑激活差异区检测分析结果第48-51页
        3.2.4 初级听觉皮层的可塑性结果第51-52页
        3.2.5 眼动情况对听觉皮层重塑的影响第52-54页
        3.2.6 基于全脑体素水平的激活强度与行为指标的相关性第54-55页
        3.2.7 基于感兴趣区水平激活强度与行为指标的相关性第55-58页
        3.2.8 基于功能重塑区域的激活强度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第58-59页
    3.3 讨论第59-66页
        3.3.1 早期听觉剥夺后听觉皮层的跨模态激活第60-61页
        3.3.2 初级听觉皮层不存在跨模态激活第61-62页
        3.3.3 听觉皮层的功能特性第62页
        3.3.4 听觉皮层的功能侧化第62-63页
        3.3.5 听觉皮层的功能重塑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第63-64页
        3.3.6 磁共振机器噪音与听觉皮层重塑的影响第64页
        3.3.7 眼动与听觉皮层重塑的关系第64-65页
        3.3.8 残余听力对早期失聪的跨模态重塑的影响第65-66页
    和本章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第四章 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对听觉皮层的功能调控第67-77页
    4.1 实验设计与材料方法第67-72页
        4.1.1 研究对象第67页
        4.1.2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刺激程序及内容第67-68页
        4.1.3 影像数据采集第68页
        4.1.4 功能数据预处理第68-69页
        4.1.5 基于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效应连接的分析方法第69-72页
        4.1.6 基于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效应连接的统计方法第72页
    4.2 结果第72-74页
    4.3 讨论第74-75页
    和本章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第75-77页
第五章 听觉皮层固有功能连接模式的可塑性研究第77-101页
    5.1 实验设计与材料方法第77-85页
        5.1.1 研究对象第77-78页
        5.1.2 N-back工作记忆认知行为学测评实验刺激程序及内容第78-80页
        5.1.3 影像数据采集第80-81页
        5.1.4 功能数据预处理第81-83页
        5.1.5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第83页
        5.1.6 行为学与人口统计学的统计推断分析第83-84页
        5.1.7 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的统计推断分析第84-85页
    5.2 结果第85-96页
        5.2.1 基于人口学和行为学测评的结果第85-86页
        5.2.2 听觉皮层静息态功能连接空间分布模式第86-87页
        5.2.3 听觉皮层静息态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第87-91页
        5.2.4 听觉皮层静息态功能连接与行为学指标的相关分析第91-95页
        5.2.5 听觉皮层的功能连接与临床指标的相关分析第95-96页
    5.3 讨论第96-99页
        5.3.1 早期失聪引起工作记忆能力的增强第96页
        5.3.2 听觉皮层的静息态功能连接重塑第96-97页
        5.3.3 听觉皮层静息态功能连接强度偏侧化第97-98页
        5.3.4 听觉皮层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强度与认知行为学指标的相关性第98-99页
        5.3.5 听觉皮层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第99页
    和本章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第99-101页
第六章 基于静息态功能与解剖连接融合的失聪脑网络研究第101-115页
    6.1 实验设计与材料方法第101-110页
        6.1.1 研究对象第101-102页
        6.1.2 影像数据采集第102-103页
        6.1.3 影像数据预处理第103-104页
        6.1.4 脑白质纤维跟踪方法第104-105页
        6.1.5 脑解剖网络构建方法第105-107页
        6.1.6 静息态脑功能网络构建方法第107页
        6.1.7 基于解剖网络的富人俱乐部拓扑结构分析第107-109页
        6.1.8 基于富人俱乐部拓扑结构的节点之间连接分析第109页
        6.1.9 基于功能连接与解剖连接耦合性分析第109-110页
    6.2 结果第110-113页
        6.2.1 早期失聪组解剖网络的富人俱乐部拓扑属性第110-111页
        6.2.2 早期失聪组不同富人俱乐部组构连接性的改变第111-112页
        6.2.3 早期失聪组功能与解剖连接之间耦合性改变第112页
        6.2.4 脑网络耦合性指标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第112-113页
    6.3 讨论第113-11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9页
    7.1 本文工作总结第115-117页
    7.2 未来工作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1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超材料的太赫兹功能器件
下一篇:生物可降解Zn-ZnMg-Mg梯度合金髓内钉研制及其固定股骨干骨折愈合机理的生物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