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合理预见规则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我国《合同法》关于合理预见规则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二、违约损害赔偿合理预见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11-17页 |
(一) 意思自治 | 第12-13页 |
(二) 公平 | 第13-14页 |
(三) 效率 | 第14-16页 |
(四) 法律政策 | 第16-17页 |
三、关于违约损害赔偿合理预见规则的相关立法例 | 第17-25页 |
(一) 法国法 | 第17-18页 |
(二) 英国法 | 第18-22页 |
(三) 美国法 | 第22-23页 |
(四) 德国法 | 第23-24页 |
(五) 日本法 | 第24页 |
(六) 国际公约与通则 | 第24-25页 |
四、违约损害赔偿合理预见规则与相关制度的关系考察 | 第25-31页 |
(一) 违约损害赔偿合理预见规则与违约归责原则 | 第25-28页 |
(二) 违约损害赔偿合理预见规则与因果关系理论 | 第28-30页 |
(三) 合理预见规则是限制损害赔偿范围的制度 | 第30-31页 |
五、违约损害赔偿合理预见规则的构成 | 第31-42页 |
(一) 预见的主体 | 第31-32页 |
(二) 预见的时间 | 第32-34页 |
(三) 预见的内容 | 第34-35页 |
(四) 预见的程度 | 第35-36页 |
(五) 预见的标准 | 第36-38页 |
(六) 影响预见的其他因素 | 第38-42页 |
1. 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身份 | 第38-39页 |
2. 合同用语 | 第39页 |
3. 合同标的 | 第39-40页 |
4. 合同履行地 | 第40页 |
5. 合同的履行情况 | 第40页 |
6. 合同的对价 | 第40-41页 |
7. 特殊情形的披露 | 第41-42页 |
六、我国违约损害赔偿合理预见规则的完善 | 第42-46页 |
(一) 立法完善 | 第42-43页 |
(二) 司法完善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