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害特定财产权之精神损害赔偿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基础概念界定 | 第12-18页 |
(一) 精神损害 | 第12-14页 |
(二) "特定财产权"之一般界定 | 第14-17页 |
(三) 侵害财产权之行为表现 | 第17-18页 |
二、各国立法例及判例比较 | 第18-27页 |
(一) 比较法考察:立法、判例及学理 | 第18-22页 |
1. 否定论 | 第18-20页 |
2. 肯定论 | 第20-21页 |
3. 折中论 | 第21-22页 |
(二) 中国立法、司法与学界现状考察 | 第22-25页 |
1. 司法态度、立法表现 | 第22-23页 |
2. 学界观点 | 第23-25页 |
(三) 简要评析 | 第25-27页 |
1. 针对否定论 | 第25-26页 |
2. 针对肯定论 | 第26-27页 |
3. 小结 | 第27页 |
三、侵害特定财产权得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之理论证成 | 第27-36页 |
(一) 民法中"物"的意义 | 第28-33页 |
1. 传统民法中"物"的意义 | 第28-31页 |
2. 民法中"物"的意义的重新梳理 | 第31-32页 |
3. 小结 | 第32-33页 |
(二) 所有权中"物"的意义 | 第33-35页 |
(三) 他物权中"物"的意义 | 第35-36页 |
四、侵害特定财产权之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构成及认定 | 第36-44页 |
(一) 侵害特定财产权之责任形式 | 第36-37页 |
(二) "具有人格利益之物"的认定 | 第37-44页 |
1. 法律特征 | 第37-38页 |
2. 范围界定 | 第38-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