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梁镇延安组延9层油藏特征及剩余油初步探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1.1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第7-8页
        1.1.1 选题的依据第7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7-8页
    1.2 剩余油研究现状第8-9页
        1.2.1 剩余油研究理论现状第8页
        1.2.2 剩余油研究技术现状第8-9页
        1.2.3 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第9页
    1.3 研究目标第9-10页
    1.4 研究内容第10页
        1.4.1 油藏地质特征第10页
        1.4.3 注水开发的方法、技术第10页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0-11页
        1.5.1 研究方法第10页
        1.5.2 研究思路第10-11页
    1.6 工作量第11-13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3-30页
    2.1 区域地质概况第14页
    2.2 地区侏罗系油藏构造演化第14-16页
    2.3 地区延9储层划分第16-30页
        2.3.1 储层对比划分标志第17-18页
        2.3.2 储层标志层确定第18-19页
        2.3.3 储层划分第19-30页
第三章 储层特征第30-45页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30-33页
    3.2 储层孔隙类型第33-34页
    3.3 孔隙结构特征第34-36页
    3.4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第36-45页
        3.4.1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第36-39页
        3.4.2 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特征第39-41页
        3.4.3 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第41页
        3.4.4 储层敏感性及润湿性第41-45页
第四章 油藏特点第45-64页
    4.1 生储盖组合条件第46-48页
    4.2 油气输导条件第48-50页
    4.3 油气分布趋势第50-64页
        4.3.1 储层与油层关系第50页
        4.3.2 构造与油层关系第50-55页
        4.3.3 油层纵向分布特征第55-59页
        4.3.4 油层平面分布特征第59-64页
第五章 剩余油浅析第64-70页
    5.1 剩余油的影响因素第64-66页
        5.1.1 地质因素第64-66页
        5.1.2 工艺因素第66页
    5.2 注水受效剩余油分布趋势第66-68页
        5.2.1 剩余油平面分布趋势第67页
        5.2.2 注水受效剩余油垂向分布趋势第67-68页
    5.3 注水未受效区剩余油分布趋势第68-70页
结论与认识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ECU检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下一篇:异构无线传感网中基于小世界的拓扑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