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的发放阈值及能量效率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二章 生物神经元基础 | 第14-25页 |
2.1 神经元的结构与分类 | 第14-16页 |
2.2 神经元电生理功能 | 第16-23页 |
2.2.1 神经元膜主要电学性质:RC并联电路 | 第16-18页 |
2.2.2 离子通道电导 | 第18-21页 |
离子平衡电位 | 第18-19页 |
压控离子通道的动态电导 | 第19-20页 |
电压依赖函数 | 第20-21页 |
2.2.3 静息平衡电位 | 第21-22页 |
2.2.4 动作电位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神经元模型与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25-35页 |
3.1 神经元膜电势模型 | 第25-28页 |
3.1.1 整合发放模型 | 第25-26页 |
3.1.2 二次整合发放模型 | 第26页 |
3.1.3 Fitz Hugh-Nagumo模型 | 第26页 |
3.1.4 分段线性模型 | 第26-27页 |
3.1.5 HH模型 | 第27-28页 |
3.2 神经元模型分类 | 第28-30页 |
3.2.1 动力学与基于电导的模型 | 第28-29页 |
3.2.2 单室与多室模型 | 第29页 |
3.2.3 Hodgkin三类神经元 | 第29-30页 |
3.3 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30-34页 |
3.3.1 线性稳定性分析 | 第30-32页 |
3.3.2 分岔理论 | 第32-33页 |
3.3.3 时间尺度与Canard现象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神经元的发放阈值 | 第35-77页 |
4.1 研究历史回顾 | 第35-38页 |
4.2 阈值的分类 | 第38-40页 |
4.2.1 现有的一些分类方案 | 第38页 |
4.2.2 基于生物物理图像的分类 | 第38-40页 |
4.2.3 不同类别阈值的机制初步 | 第40页 |
4.3 状态阈值的普适机制 | 第40-50页 |
4.3.1 瞬时电压阈值 | 第40-43页 |
4.3.2 分界线 | 第43-44页 |
4.3.3 分界线的不同类型 | 第44-47页 |
4.3.4 阈值演化方程 | 第47-50页 |
4.4 神经元模型中的阈值 | 第50-72页 |
4.4.1 一维模型中的阈值 | 第50-52页 |
4.4.2 二维相平面中的阈值曲线 | 第52-59页 |
4.4.3 三维空间中的阈值曲面 | 第59-63页 |
4.4.4 HH模型的阈值 | 第63-72页 |
电压钳位后发放的阈值现象 | 第64-67页 |
生物物理解释 | 第67-70页 |
分界线 | 第70-72页 |
4.5 真实神经元的阈值问题 | 第72-76页 |
4.5.1 电压阈值的定义 | 第72页 |
4.5.2 阈值与膜电势及变化率的关系 | 第72-75页 |
4.5.3 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75-76页 |
4.5.4 任意刺激及噪声的影响 | 第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神经元发放的能量效率 | 第77-88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77-78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78-83页 |
5.2.1 刺激和噪声作用的HH神经元 | 第78-79页 |
5.2.2 信息熵 | 第79-81页 |
5.2.3 能量消耗率 | 第81-8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3-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2页 |
6.1 总结 | 第88-89页 |
6.2 展望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1页 |
附录A HH模型电压钳位阈值 | 第101-103页 |
A.1 三维空间轨迹 | 第101-102页 |
A.2 三维空间中的分界线 | 第102-103页 |
发表文章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